目前分類:其他國家書評 (7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上流法則.jpg

緣起是《莫斯科紳士》,想起那個優雅細緻的故事,不免讓人好奇作者暢銷的處女作是個怎麼樣的故事。意外的,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的讀,不知道是年代遙遠(1938年)的緣故、還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抑或是翻譯的問題、還是主軸偏向愛情故事的關係、可能還有標點符號的使用讓人理不清誰是發言人等,始終沒有辦法陷入故事裡頭,讀完的當下,竟然浮出「這本心得是該怎麼下手?」的逃避心態。但習慣留下點紀錄,只能很認真的讀了網路上對這本書的剖析了。

故事從1966年的攝影展說起,愷蒂在展覽作品中發現認識的男子,巧合的是,他同時出現在兩幅作品裡,但僅相隔一年的時間,男子的樣貌卻判若兩人。於是故事回到他們相遇的那個時刻,1937年的最後一夜,愷蒂命運的分水嶺。故事背景設定在1930末的紐約,大蕭條的時代接近尾聲,經濟正值復甦的前奏,二次大戰還遠在歐陸,那是個人們流連在爵士樂音中盡情搖擺的年代。愷蒂與室友伊芙在格林威治的爵士酒吧裡,結識了年輕迷人又有錢的銀行家錫哥。這場邂逅帶領他們踏入曼哈頓令人目眩神迷的上層階級,然而一場車禍意外卻改變了三人行 的關係,責任感蓋過了曖昧情愫。伊芙用腳上的殘疾與臉上明顯的疤痕換來了站在錫哥左右的命運,愷蒂則退出這走味的關係,但因為一腳踩上了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緊接著是一整年充滿驚奇與瘋狂的際遇,大大影響了她往後的人生。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中產階級的普通女孩如何擠身上流社會的故事。故事裡不乏多金的富貴人家、紙醉金迷的世界、派對、高檔餐廳、旅遊、度假山莊等,各種難以想像的糜爛奢華生活貫穿整部作品。女主角愷蒂遊走其中,但特別的是她憑藉的並非姣好的外在條件,而是她的博學伶俐讓她能在上流社會應對自若,彷彿她生來就是如此;她與燈紅酒綠的世界保持著微妙距離也讓她能保有自我,而這種飄忽感也讓人更想拉近仔細瞧一瞧;相較於大多敗給物慾與名利的女孩而言,她果斷放棄加薪升遷的機會、又放棄安妮的鑰匙,只能說她是個在上流社會中不大一樣的存在。雖然本書以1938這一年圍繞在愷蒂周遭的人事物為基底,並用愛情包裝,但內容更接近自我成長小說。比起普世價值的「成功」而言,看盡物慾橫流之後,愷蒂有她的覺悟,有她的人生哲學。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些破碎的地方.jpg

還記當時閱讀《穿條紋衣的男孩》時,作者用極其輕柔、彷彿呵護著易碎品的筆觸,寫著鐵絲網兩端的友誼。九歲男孩的天真視角與口吻,述說著好似歌舞昇平的年代,但在隱隱約約中卻又透露著不尋常,直到故事的尾聲被迫嚥下了一大口黃連,那種心底被刨出一個洞的哀慟,即使好幾年過去了,這部作品仍然在心中留下一席位置。只是意想不到的是,相隔了16年後,這部作品竟然有了續作?!老實說,對於續作總是不抱有太大的期待,尤其是原作已經登峰造極,到達難以超越的境地。但對於約翰·波恩,我倒是滿懷期待,也就用了如此沉重的作品揭開這次的假期。

葛蕾朵,前作主人翁的姊姊,當時只是個美麗、不可一世的12歲女孩,是這本書的第一人稱,她與母親在事件過後倖存。然而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故事從2022年說起,她已是一位高齡91歲的老婦人,一個人獨居在海德公園旁的高級寓所,日子雖然看起來平淡,但她卻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她的父親,曾是奧許維茨的負責人。於是,故事退回1946年,從落腳巴黎開始接續下去。

這本書分為三個章節『惡魔的女兒』、『美麗的傷疤』與『最終解決方案』,其時間軸則是穿梭在2022倫敦與過去的1946巴黎、1952雪梨、1943波蘭、1953倫敦之間。用跳躍的時間,來闡述葛蕾朵這些年的傷,以及心境上從自欺欺人、逃避、到企圖報復,直到可以向人吐露。中間每看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崩潰,那種有如凝成團狀的憂愁便鯁在咽喉,甚至一度讓人喘不過氣,闔上書頁抽離情緒。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月殺手.jpg

「時節來到五月,土狼在大得叫人發慌的月亮下嚎叫,此時體型較高的植物,開始逐漸淹沒那些小小的花朵,偷走他們所需要的陽光與水。小花的花莖斷裂、花瓣萎謝,不須多時,它們就已經被埋沒在地底。是以,歐塞奇印第安人稱五月為『戮花月』。」全書開頭以充滿詩意的文字,來隱喻著這場殘忍血腥的風暴。

在各國的開拓史裡永遠不缺悲劇。一個世紀前的美國,居住在奧克拉瑪州的歐塞奇印地安人,在大西部時代開始時被驅趕到荒蕪貧瘠的土地上,拱手讓出了富饒的土地給白人開墾,沒想到這塊岩石土地下竟然蘊藏著巨量石油,從此被驅趕的印第安人轉眼間變成美國最富有的一群人。然而龐大財富的降臨,隨之而來的便是謊言、剝削甚至是殺機。

雖然書的封面明白指出是「美國連續謀殺案與FBI的崛起」,但我沒預料到閱讀這部紀實作品就像在觀看紀錄片一樣,書中附上不少相關人物、建築的照片,還穿插著各方的證詞、或引述媒體報導,彷彿在看一本具有小說筆法的報導文學。由於這個案件過於曲折獵奇,在劇情的鋪陳與推動上不但不會讓人覺得生硬,反而讓人迫切的想要知道後續真相。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鵝的憂鬱.jpg

抑鬱不得志的作家維克多,和一隻從動物園認養回來、患有憂鬱症的企鵝米沙,這是有點奇怪的開頭,但輕鬆又帶點無奈的筆調,讓人忍不住猜想後續要如何發展。

沒有寫小說才華的維克多,倒是意外的在報社得到一份書寫工作:「為還活著的政商名流寫未來訃聞」。訃聞本該是為了緬懷往生者而寫,但在收到總編輯一份份用紅筆畫線標註的生平資料後,寫起來也是行雲流水。收名單、寫訃聞、交稿拿錢,工作模式簡單,再加上豐厚的酬勞,實在無須多想。漸漸的,他有了錢、有個朋友託付他照顧的小女孩、有了新女友,還有隻寵物企鵝,想必在旁人眼中,這個奇妙的組合也像是個普通家庭吧。

沒多少日子,維克多發現他筆下的訃聞主角,在交稿後不用多久就會「意外身亡」,這當然不是死亡筆記本的套路,但只是寫寫文字又能造成什麼傷害,身上總是散發著疏離感的維克多不以為意。直到他在主管桌上發現標註未來日期的訃聞後,背後的真相逐漸明朗。愈接近黑幕真相,危險也就不遠了......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樹冠上.jpg

「聽見滴答的水聲」,這句話即便不用加上主詞,我們也會直覺地認定主詞是動物,對吧?但其實植物也是有辦法「聽見」聲音的,植物是藉不同種類的音頻來做出不同程度的反應。例如研究發現當月見草的花朵感知到蜜蜂翅膀的聲音時,花蜜的糖份濃度會增加 20%,以吸引更多昆蟲,增加授粉的成功率;而植物的根部則是靠著土地傳導的震動,找出水源所在的位置,朝有水分的方向生長;葉子也是極敏感的偵測器,當研究人員播放昆蟲啃食葉子的特定聲頻給同種類的植物實驗時,未被啃食的植物會釋放防禦相關的化學物質,來預防葉子被啃食。

以上內容並非取自本書,但他透過筆下的故事,讓人重新面對樹,轉換我們自詡「萬物之靈」的角度去評斷的習慣。如果將四十六億年演化史化作一天的長度,人類文明出現的時間不過是接近午夜的最後半秒鐘。就不過半秒鐘,那些在地球存在了十幾億年的物種,在極短的時間內灰飛煙滅,人類的貪婪帶給地球無法回復的浩劫。而這本書正是「藉人寫樹」,以九名主角去帶出一部長達六百頁的護樹行動,由於作者本身具有深厚的科學與文學專業,再加上閱覽上百本的讀物來作為這本書的根基,讓這本書不只是描繪生態的小說,甚至像是讀了本博物學的作品。

書中分成四個部分,樹根、樹幹、樹冠、樹籽。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焦慮的人.jpg

一樁發生在跨年夜的銀行搶案,搶匪還在逃亡的過程中,進一步的挾持了一屋子正在進行房屋鑑賞的潛在買主作為人質,而樓梯間擠滿了正要衝進公寓的警察,只是在人質重獲自由、警方闖入案發現場後,除了一地鮮血,卻遍尋不著搶匪的蹤影。搶匪究竟如何作到金蟬脫殼?而這一切又是怎麼發生的?作者用了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只需要一個非常,非常餿的點子。」 

在作者拋出案件的雛形後,簡單用兩條主線推進劇情:警方釐清案情真相、以及公寓裡的那場怪異的挾持過程。而之中穿插著證人偵訊的記錄、一次次的心理諮商過程、以及公寓裡潛在買主們的生命故事,書中丟出來的訊息量就像是吉卜力風格中爆炸混亂的屋子,會讓人不解作者堆砌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要作什麼,驚奇的是,這些看似無意義的閒聊與經歷,竟然在作者巧妙的編織下,相互影響,在結尾時好好地收攏在一起。另外,書中透過大量對話,來塑造各個角色鮮明立體的形象,雖然一開始可能不是那麼討喜的角色,甚至覺得有些人真是愚蠢的可笑,但在經歷這此綁架案後,竟然也都覺得可愛起來了,好像不只人質,連讀者也患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說真的在一開始閱讀時,差點被證人偵訊的過程給擊敗,那些人質們彷彿是漫才裡負責裝笨的ボケ,跟問訊的警官根本處在平行時空,雖然往往不過兩三頁的篇幅,都讓我有種要高血壓的感覺,很想吶喊一句:「就沒有人可以好好說話嗎?」,都不知道要同情警方還是搶匪了,真的是一籮筐不稱職的人質。但在撐過一開頭的偵訊後,後面的劇情卻讓人忍不住一直往下翻。人生的發展並不總如預期,在因緣際會下,這群焦慮的人湊巧一同被困在公寓內,看著很有距離感的銀行主管莎拉剝開心中埋藏十年的陰影、擔心無法勝任好媽媽的年輕的同性伴侶茱莉亞和洛、為了讓對方更有活著的價值在退休後靠著投資房產賺錢的老夫妻安娜麗娜與羅傑、來幫女兒看房的老太太伊絲帖卻曾經和鄰居有一段不可告人的關係、被請來影響房價的兔子、不善言辭的房仲業者、幾乎失去一切而搶了無鈔銀行的搶匪、再加上負責辦案的警察父子檔吉姆與傑克,這些角色們各自有自己心裡的焦慮糾結、也都有想捍衛的事物,只是在這短短被挾持的幾個小時內,這群人在掙脫長年來的焦慮死結中,意外的治癒了別人。作者反覆敘述這樁挾持案的各個時間,「以混亂治療混亂」,再加上詼諧幽默的筆法,將人生百景的各種焦慮寫得無比生動有趣,其中還有很多敘述讓我深感心有戚戚焉呢。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貝納德的墮落.jpg

◆生命的價值有貴賤之分嗎?

─那如果秤的兩端是救人無數的醫生和十惡不赦的罪犯呢?

◇生命的價值能用金錢來衡量嗎?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E050073312.jpg

在加納郡,少女被視為擁有使男性墮落的魔力,為了解除魔力,每位少女在十六歲那年,都必須被送進森林深處的孤島進行「恩典之年」儀式。在儀式前一天的「授紗之日」,已屆適婚年齡的男性,會挑選少女賜予頭紗,作為淨化回來後成婚的許諾。而沒拿到頭紗的少女,在恩典之年後,將被迫勞役終生。只是,天生反骨又充滿好奇心的泰爾妮,卻從歸來的少女眼中,看到顯然易見的憔悴與空洞。究竟不能說的「恩典之年」發生了什麼怪事?

故事一開始,我們從泰爾妮的質疑眼光中,發現小從身邊的父母姊妹、大到一整個郡都有說不出的怪異。女孩不能集會、不能披頭散髮、不能作夢、婚後也只是丈夫的財產、眾人會在行刑樹上燒死不合乎規準的人等,而這一切卻沒有人覺得哪裡不對勁,好似只有泰爾妮有思考能力一樣。泰爾妮就像全身長了刺的異端,覺得「恩典之年」這背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陰謀。而這樣的人設,自然和擁有美貌、一切得天獨厚的嬌嬌女琪絲汀犯沖(琪絲汀的人設可以想像歐美青春校園劇裡頭的不可一世、處處與主角作對的bitch)。當恩典之年揭開序幕之後,三十多個出生只為了成為好妻子而準備的少女,要在糧食匱乏、外頭又有準備獵殺她們的盜獵賊的孤島營地生存一年,可想而知,《大逃殺》、《蒼蠅王》的反烏托邦劇情在營地裡上演。

劇情推進的速度不拖泥帶水,看著少女們的心靈逐漸扭曲,行徑轉趨瘋狂,我們開始懷疑魔力的本質,當泰爾妮提出對魔力與詛咒的挑戰時,其他被洗腦一輩子的少女,為了維護堅信的價值,反而更加抗拒與反彈。他們只相信自己所被教育的,即使做出殘忍的行徑也渾然不知。看到營地裡的對立每況愈下,真心覺得既視感強烈的可怕,現實社會中不乏因為價值立場不同,而產生雙方叫囂謾罵的情形,網路上隨處可見不堪入目的用字遣詞。另外,除了維護自身信仰之外,也可以瞧見人性的懦弱,為了不要成為下一個受孤立、被針對的目標,勇氣、真理什麼的不再重要,少女們的倒戈也讓人深感無奈。這裡要小小稱讚作者的是,她筆下的泰爾妮很具有人性,她不是生來無所畏懼,你可以看到泰爾妮內心的糾結與自我懷疑,她沒有這麼堅定,也不是這麼勇敢。只是不知名的恐懼,最容易分化團體,琪絲汀為了鞏固權力,塑造出共同敵人莫過於最方便的手法。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朋友只有山.jpg
假使你被囚在孤懸海外的島嶼,而你擁有的財產僅是一支手機,你會怎麼做?

庫德族出身的布加尼,原本在家鄉伊朗從事調查記者的工作,但因為報導工作以及支持庫德族獨立而遭到迫害。布加尼於2013年欲投奔自由,逃往澳洲。不料迎接他的卻是長達六年多的監禁生活……

而這本著作正是他以波斯語,透過成千上萬則簡訊、WhatsApp、電子郵件等形式來偷偷報導在馬努斯島發生的事。在本書出版前,他甚至用手機祕密拍攝了記錄當地的電影《望眼欲穿的難民營》。而馬努斯島究竟位在何處?它其實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的東北方外海,是澳洲於2013年推行的「離岸政策」關押難民的拘留中心。在這個熱帶原始的小島上,是上千流離失所的難民的新地獄。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沼澤女孩.jpg
「1969年,柴斯.安德魯的屍體躺在廢棄的防火塔下、那片杳無人煙的沼澤地裡,現場沒有任何足跡。」這樣子的開場,對於熱愛懸疑推理小說的我而言,嗅到一絲不尋常的味道。只是,下一頁時間退回1945年,奇雅誕生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沿岸棚屋中。而在奇雅6歲時,媽媽受不了爸爸長期酗酒與家暴,留下了五個小孩離家出走,而奇雅的哥哥姊姊也陸續逃離。直到十歲,整個棚屋只留下孤零零的她……

 

隨著奇雅的成長,我們彷彿跟著她在溼地挖貽貝賺取微薄的生活費、在窄小的水道上駛著老舊的小船尋找泰特的身影、在橡樹根上學習識字與閱讀;也陪著她蒐集羽毛和貝殼、拋撒著麵包屑餵海鷗、觀察著螢火蟲的信號。她所有的知識都來自濕地,溼地就像是她的母親,教養她、保護她,而她也從觀察大自然中去思忖人類的本性。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鼠疫.jpg

去年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至今已奪走230萬條人命(大概以一天一萬人消失的速度失控前進,這數字還不包含沒有計算到的,或是出院後因為後遺症病故的人數),但是230萬人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當數字一旦太過龐大,似乎就會顯得抽象。如果把這個數字換成你身邊每10個人要死去一個,會不會突然變得相當駭人?這時候只能慶幸臺灣地處孤島,加上17年前SARS的記憶,讓我們異於歐美國家的緊繃,也讓我們的生活不至於崩盤。但正因為臺灣與世界的恐慌脫節,也就讓我對這本被譽為神預言的書《鼠疫》燃起興致。

 

卡繆於 1947 年發表小說《鼠疫》,描述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境內一座城市奧蘭(Oran)爆發鼠疫而封城的故事。雖然情節均為虛構,但卡繆的《鼠疫》其實是藉由疾病,隱喻二戰納粹佔領下的法國,納粹猶如滿街的老鼠,異族的暴政則好比瘟疫的擴散,民眾就像被關在集中營裡,失去了尊嚴與自由。但誰能料到,書中此番看似荒謬的情節到今日竟成了現實。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斯科紳士.jpg

因為一首詩,他被軟禁了數十年,讓他成為在劇變的時代中,雖然身不由己但卻最幸運的人。

 

故事從1922年,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成立蘇聯政府開始,一口氣跨越列寧、史達林到赫魯雪夫時期,長達逾三十年的歲月。那是個充滿內戰、飢荒、紅色恐怖的年代。明明是最動盪不安的時代,作者寫的卻不是政府整肅異己、人民顛沛流離的生活;而是巧妙地從被軟禁的「前要人」亞歷山大‧羅斯托夫伯爵的角度來書寫。一位生長在帝俄時期,生活伴隨著詩歌、美食、音樂、芭蕾舞的貴族青年,即使被囚禁在克里姆林宮附近的大都會飯店,而且不是寬敞的豪華套房,而是窄小的屋頂閣樓,他仍然秉持著紳士風度,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整本書優雅、充滿詩意、帶點古典主義的詼諧,四百多頁的厚度,卻是如此的精緻輕盈,看似不經意的堆疊,都成了最後章節的伏筆,結局讓我大呼意外,但細細思考後,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有跡可循……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正常人.jpg
被譽為千禧世代的文學經典。愛爾蘭作家莎莉魯尼(1991年出生)作品「正常人」談論新世代愛情的故事在歐美造成旋風,也因此入選「時代雜誌」2019年次世代百大影響人物。這部作品於2018年入圍布克獎,被西方文壇稱讚「千禧世代迎來了首名偉大作家」。「正常人」目前仍穩居英國暢銷書榜冠軍,在今年4月推出同名影集,也創下3800萬人次觀賞的紀錄,在IMDb上更獲得8.8分的高分。

 

以往常來說,我很少會把作品的讚譽放在最一開始,但得先說此書真的獲得了盛讚,只是,我花了好幾天才勉強讀完它,中間一度心生懷疑:難道是結局非常的厲害嗎?直到翻到最後一頁,才意會到:「啊,是我不正常。」這樣,純愛情文學實在不是我的菜。後來看到網路評它為「21世紀的《挪威的森林》」,就讓我更加肯定了,雖然我沒看《挪威的森林》,但多年前的村上春樹的某本作品就扼殺我對拾起他的作品的所有動力,雖然自知這樣很以偏概全,但閱讀對我而言該是享樂,而非別的目的。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十二月十日.jpg
不到三百頁的篇幅,又是短篇故事集,多年前它曾被擺在床邊當作睡前讀物,殊不知不知道是翻譯使然,還是這本書太過不親切,總之它被我塞到書桌的一隅,成了束之高閣的命運。兩天前,想說出門不想拿太厚重的作品,餘光瞥見,終於在死ㄍㄧㄥ活撐之下,硬是把它嗑完了,不過仍然有點消化不良。

 

這本書收錄了十個短篇,讓我們看見現實生活的艱難、資本主義的殘酷,角色們在階級、貧窮、失落、犯罪、絕望裡打轉,好似聖經裡的美好,永遠不會降臨在他們身上。作者嫻熟的添加超現實的元素,用怪異、瘋狂、犀利、黑色幽默的諷刺敘事手法,讓故事增添張力,刻劃下美國底層社會既陰暗、扭曲又瘋狂的一面。但文字時常支離破碎的不成句,有的時候人物的視角切換也相當隨興,但這大概是真實人生最佳的呈現方式,在你漫無條理地收攏訊息後,忽然間你才意會過來,是一本需要燃起點毅力,才會發現趣味的作品,不那麼適合新手閱讀。然而這本書被稱為「桑德斯至今最真摯、平易近人,且感人肺腑的短篇集」,讓我不禁懷疑他其他的作品究竟有多高深艱澀?但他的新作長篇小說《林肯在中陰》倒是讓我深愛不已。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林肯在中陰.jpg

太瘋狂了這部作品!今年才剛開始,我就想頒出年度最喜歡獎了。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獨特罕見的敘事方式突破了我對小說的既定認知,一時間詞彙貧脊到擠不出比「驚艷」更高出幾個層次的形容方式了。全書492頁切成108個篇幅,一共166個角色。讀前幾頁時讓人萬分摸不著頭緒,甚至翻回封底瞄一眼簡介,但又不想要得到太多的暗示,於是再回到故事後一不小心就在深夜時分看了上百頁,看的欲罷不能。

 

本書以西元一八六二年,南北戰爭未滿一年,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十一歲兒子威利‧林肯因病過世為背景。從取材而言,這是相當大膽的。在美國歷史上,林肯被公認為五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林肯因為解放黑奴而引發死傷慘烈的內戰,也因此關於他的著作和出版品,遠遠超過其他四位。要在龐雜繁複的史料和評論當中去重新建構一個人,引述歷史的比例變得非常技巧。又免不了擔憂以史實出發一不小心可能流於流水帳,或是了無新意。然而,面對如此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作者卻沒有選擇最具戲劇性的「林肯遭刺殺」作為題材,反而藉由喪子之後,林肯於夜裡進入墓園來建構林肯的形象,並且透過在墓園發生的種種,進而影響他對於內戰決策的心境變化。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百年孤寂.jpg

怎麼開始的?從荷西‧阿爾卡迪歐‧波恩地亞與表親烏蘇拉‧伊寬南的錯誤姻緣開始,在忍受不了鄰居的冷嘲熱諷開始,因為夢中的鏡面之城而打造了小鎮馬康多開始的。《百年孤寂》用魔幻寫實的文字寫下小鎮的興衰,寫下波恩地亞家族六代的愛恨情仇,而百年來的荒謬失序要怎麼擺脫?

 

百年來的馬康多經歷了多次外來者的拜訪,這也加速了馬康多的變遷。帶來不可思議發明的吉普賽人、印地安人帶來的失眠症與遺忘恐懼、象徵政府力量的總督莫斯德克、因保守黨與自由黨掀起的戰爭、戰爭引起的專制獨裁、來收購香蕉園的美國資本主義、列車上的象徵殖民的美國大屠殺等。一次次的事件讓我們看著波恩地亞的人沉淪在權力與慾望之中,可是慾望帶來的卻只有腐壞,像是詛咒似的,他們被執念撕扯,最終導致潰敗。而他們各自的執念也是各自的孤寂,不論是權力的、智慧的、戰爭的、善良的、愛情的孤寂等。可悲的是,如同他們反覆使用相同的名字(阿爾卡迪歐、奧雷里亞諾各五次、蕾梅蒂斯三次)來強調家族的整體性,倒是也把孤寂的不幸給輪迴下去,在錯縱繁雜的世代家譜之中,唯有孤寂始終一致。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麗新世界.jpg
你可曾想像過未來世界是什麼樣子嗎?

不是十年後、五十年後,而是一口氣快轉到五百年後?!

這本書設定的時間在西元2532年,這是一個沒有疾病、醜陋、衰老、學校、愛情、親情、上帝的世界,這些種種都已成為歷史名詞。人人都是快樂的、自由的、富裕的、只需要盡情地滿足慾望即可,若是覺得心情低落,就來一克索麻(soma,一種無副作用的迷幻藥)吧,它能讓人神遊太虛,忘卻煩惱,免去痛苦。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我們還活著.jpg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出兵攻進比利時村莊,好心的神父將荷妮交給路上兩個美國大兵。誰知軍車一開,大兵講起了德語。德國士兵將小女孩押入樹林槍決。只是,槍聲響起,倒下的竟是另外那個德國兵……

 

對於戰爭題材的作品一直存有濃厚的好奇,不論是以受害者角度的《安妮日記》、《穿條紋衣的男孩》、《戰爭沒有女人的臉》、《該隱與亞伯》,到家屬角度切入的《永遠的0》、《單車失竊記》、《誰無罪》等,陸續看了幾本下來,不免覺得這本作品十分獨特,明明主角是猶太小女孩和德國納粹軍人,本來應該是刀俎與魚肉的關係,但作者卻跳脫了以往面對戰爭沉溺在心碎悲慟氛圍的敘事手法,讓他們攜手踏上亡命天涯之路。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懲罰.jpg

什麼是罪?

 

德國最會說故事的辯護律師馮‧席拉赫以沉著冷靜又帶著優雅的筆調寫下這十二則短篇故事,從受害者、加害者、參審員、辯護律師、家屬等不同角度切入,然而這些故事的共同點是:濃稠的哀傷,溢滿了寂寞。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物農莊.jpg
《動物農莊》以寓言形式呈現,篇幅短,一開始就直接就切入正題,絲毫不拖泥帶水。老少校(一隻得過獎的豬)自覺豬生將盡,想在臨死前託付夢想,提出為了擺脫不事生產的人類奴役與壓榨,動物們應該起身反抗,為自己的自由與權利奮鬥。在發表談話的三天後,老少校在睡夢中去世。

 

而起事來得相當倉促,卻也意外的大獲全勝,從此,「曼諾農莊」正式改名為「動物農莊」,由動物們接手自治。然而,動物們的烏托邦自此揭開序幕了嗎?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