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我的每個周末必然要收看美國影集﹝csi犯罪現場﹞,如果有任何不得已的情況發生,也會在重播時段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雖然這個習慣在沒了第四台之後,也被迫停止,但這也止不住我對這一類作品的愛好。廣泛概括了:偵探推理、罪刑辯護、犯罪偵查等等,這也造就我書櫃上的範疇其實挺偏門的。
這次這本書或許在書名上便帶給很多人不適,但這本書被拿來和德國最會說故事的辯護律師的作品《罪行》做比較,光是這點就引發我極大的興趣。再者,好一陣子前曾看過法醫相關的影集「神秘召喚」( Tru Calling),便讓我在前一本青春校園小說後接著拿起這本書。當然,我不得不說,當我翻開第一章節時,的確有極大的不適應,畢竟作者是德國法醫,在用字遣詞上自然不會像日本小說那樣的充滿溫暖,相對會顯的犀利冷淡些。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的確是一本不可思議的書,書裡不只是十四張畫,更由十四位文壇大師合力編撰,每位作家各自賦予一幅畫一個不可思議的短篇故事。是一本結合了神祕、詭譎、懸疑、奇幻、怪誕等風格的書,讓人看得欲罷不能。
繪者克利斯.凡.艾斯伯格於1984年出版《哈里斯.柏迪克的謎團》一書,這本作品便是由十四張散裝的黑白畫作組成的,這些畫作之間沒有情節關聯,只有各自的標題跟一句圖說,例如「地毯下--兩週後,事情又再度發生。」由於每張畫作充滿著故事性,所以在二十年後,出版社找了十四個頂尖的故事名師,將這些畫作重新編寫故事,藉由文字將一幅圖畫衍生出一幕幕的劇情。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這本書心裡五味雜陳,當時衝著什麼原因買下他我已想不起來,或許是網路書店的廣告文宣太洗腦了吧?(困窘)
當然我不是要全然否定這本書的價值,只是接二連三的被騙,心中還是會感到惆悵哪。第一次被騙是他的書名,在我還未閱讀內容時,我習慣性的先讀過封面封底和介紹作者的頁面,想不到封底直接寫著「底下我準備為您述說的故事,既不是雨傘小販的生活傳奇,亦非一場溺水事件的來龍去脈。因為,這個匪夷所思的故事,它的主要角色並不是人,而是一部奇妙的紅色小書。」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喜歡德國作家專有的冷靜犀利的筆調,再加上這本書是以短篇的真實故事組成,所以以短時間想看掉一本書,它會是很好的選擇。
在初翻開看到第一篇背景介紹的「一一○專線:歡迎來到本單位」時,一時間難以接受一種很自我風格的幽默,有一種美國的輕浮味?這樣說或許有點冒犯,但以我對德國作品嚴謹的、不帶情感的印象而言,會有那麼一點的誤會,以為場景坐落的位置是在紐約而非柏林。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一路讀來莫名的讓我百感交集,並不是內容多麼發人省思,而是因為這本書從翻開到最後一頁,大概花了我有半年的時間吧?
其實四百頁的厚度算是小case,只是它在一開始的《序章》就嚇到我了,這也是我之前抱怨很難嗑下的書。一開始的八卦報導、電子郵件穿插,是引人進入故事的前導,但是這一塊不得不說:「很卡!」每一小段落約莫一兩百字,跳來跳去的,雖然可以理解她想表達什麼,但個人實在覺得沒有必要這樣做,雖然的確新奇,只是流暢度完全被破壞了,害我光是一個《序章》就分別翻了好幾次,也沒一次有動力翻完它,還為此納悶很久:「為什麼評價會這麼高?」。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不是我預期想看的那種故事,但自己沒看好簡介,在書店衝著封面和書名就衝動難忍得在網路買下它。但它在我書櫃上也是躺上大半年,畢竟前半年日子過的是那麼的一團糟。
一櫃的書當中會被我優先選擇,第一點應該是前一本書太過超現實的讓我有點難以下嚥,所以選了一本比較都會小品來做緩衝,另外一點大概是書本身的頁數不多,能讓我不花上太多時間在陷在同一個故事情境裡。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百多頁厚度的司法相關小說,主角結合了檢察官、律師、警察、法官、鑑識人員、法醫、私家偵探、感化官、陪審團、證人等等,演出一場完美的司法大戲。
作者由於具備律師及檢察官的經歷,因此故事的完整度相當高,就像是親臨法庭觀看起訴實況似的,更貼切的說法是:讀者就如同被告,完整的經歷了一次司法的磨難。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離前一本讀完的小說似乎隔了許久,今天下午一拿到剛送達的奇光下的秘密,沒有猶豫的便拿起來啃。這本書雖然稱的上是小說,但更適合的歸類應該放在童書,圖文交錯,沒有太深刻的寓意,但倒也是一本溫馨的作品。全書六百多頁的篇幅,拿到書的當下還著實被厚度給嚇了一跳。一開始以兩條支線做描述,他的故事以文字作表達,而相隔五十年的她的故事則以圖片作為詮釋,最後兩條支線合而為一,有點像是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而故事背景在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由於一半以上的篇幅是圖畫,因此看起來相當迅速,但可以看出作者在作畫上所費的功夫,相當精緻而且縝密,故事背景一大部分在博物館,也因此作者花費許多心思在考據上面,算是一部讀者讀的很快,作者卻要耗上相當可觀的時間去製作的作品。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會怎麼做?完成夢想?追逐財富?改變歷史進而改變世界?」
但,如果重來之後,又再一次再一次的重來呢?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作者又有新書時,我是毫不考慮的又買下這本,除了故事本身的衝擊效果,讀完當下,真的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美好的。也希望自己與身邊周遭的人能不要碰到這塊領域,它像是泥淖一般,即使輕觸,也很難一身清。
既前作《罪行》,費迪南‧馮‧席拉赫這本《罪咎》讓我在看第一個短篇時,心中隨著文字的敘述開始糾結,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傷、鬱悶在心裡盤旋,連續看了幾篇,甚至有點喘不過氣來,讓我只有辦法看五篇,無法接續看下去。今天則是再拾起書繼續翻閱,每看完一篇,內心都像蒙上一層灰濛的陰影,明明簡潔的文字,背後的故事卻讓我看的無比吃力。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寫感想之前要先對我過去的二十多年人生懺悔,不管是「福爾摩斯」還是「亞森羅蘋」系列,我竟然都沒碰過……第一本翻完的福爾摩斯竟然不是原作者柯南‧道爾寫的,而是百年過後後人所撰寫。
So,基於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只能說我對故事背景實在不了解,知道華生知道貝克街知道莫里亞蒂教授,但就僅限於如此,不了解柯南‧道爾的寫作風格、不知道其他故事背景的情況,讀起此作來,老實說有點吃力。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條鐘》算是一本驚悚懸疑黑暗童話(?),短短的篇幅卻說出了看似兩條平行線故事:說書人的世界、說書人筆下故事的世界。一個寒冷神秘的夜裡,說書人的故事像是從稿紙上爬出來了一般,詭譎的氣氛蔓延。如果將這部作品翻成黑色小動畫,將原先的畫風搭配上色彩,再加上配樂,肯定更能讓人的寒毛直立。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個真實案例,1個德國辯護律師
每一樁刑事案件,被世人所輿論指責的是行為、是結果,但卻沒人去探究:為什麼犯人會犯下罪行?犯人在生命中經歷過些什麼?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讀到凌晨一點終於看完了,一本讓人能深省的書:「兜售夢想的先知」。
書裡提到很多作者對這個社會的批判思考,雖然難免有一點說教的意味,但是我挺喜歡這種看了能讓人去想更多的書(而且很多的批判會讓人點頭稱是,大大的同意)...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