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肯在中陰.jpg

太瘋狂了這部作品!今年才剛開始,我就想頒出年度最喜歡獎了。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獨特罕見的敘事方式突破了我對小說的既定認知,一時間詞彙貧脊到擠不出比「驚艷」更高出幾個層次的形容方式了。全書492頁切成108個篇幅,一共166個角色。讀前幾頁時讓人萬分摸不著頭緒,甚至翻回封底瞄一眼簡介,但又不想要得到太多的暗示,於是再回到故事後一不小心就在深夜時分看了上百頁,看的欲罷不能。

 

本書以西元一八六二年,南北戰爭未滿一年,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十一歲兒子威利‧林肯因病過世為背景。從取材而言,這是相當大膽的。在美國歷史上,林肯被公認為五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林肯因為解放黑奴而引發死傷慘烈的內戰,也因此關於他的著作和出版品,遠遠超過其他四位。要在龐雜繁複的史料和評論當中去重新建構一個人,引述歷史的比例變得非常技巧。又免不了擔憂以史實出發一不小心可能流於流水帳,或是了無新意。然而,面對如此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作者卻沒有選擇最具戲劇性的「林肯遭刺殺」作為題材,反而藉由喪子之後,林肯於夜裡進入墓園來建構林肯的形象,並且透過在墓園發生的種種,進而影響他對於內戰決策的心境變化。

 

在虛實之間,桑德斯用了極度創新的寫作手法,像是拼貼的方式,拼湊逾百分的歷史、傳記、私史,甚至是捏造的假文獻,從眾人之口,從正反兩極的評價中去搭建起這座時代舞台。除此之外,桑德斯再融入帶有藏傳佛教色彩的「中陰」去讓整個故事華麗繽紛、充滿喧鬧,這也正是故事的主軸。所謂的中陰(Bardo),簡單來說指的是死亡和轉世之間的過渡狀態。當鬼魂對於生前的執迷、留戀、恐懼等有過濃厚的情緒時,他們則會徘徊在死與生之間的縫隙。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已死,將所在的空間稱為「病院」,他們的棺木則稱為「養病箱」。這個故事裡沒有主述人物,而是由166個人物與鬼魂你一言我一語的,時而獨奏,時而合唱的形式,七嘴八舌的敘事方式推進故事。你可能會擔心不過十多萬字的篇幅中卻要容納一百多人(?)的「聲音」,作者要如何賦予角色的立體性,讓角色的性格、語調及用字遣詞都能展現其獨特性?另外作者又要如何呈現文字編輯的畫面,讓讀者能區分發言者的身分?被譽為美國當代最傑出的小說家的桑德斯展現高超的操偶手法,將這些矛盾、交錯的聲音,爬梳的完美,讀起來流暢的不可思議。

 

再回到故事面來看,處於中陰的鬼魂不論是對於生前的悔恨或留戀,甚至是難以從苦痛記憶泥淖中脫離,他們各有各的苦楚,他們往往孤寂的舔舐自己的傷口,不捨、不願、不甘心的面對死亡。他們彷彿被這個世界永恆的遺棄,直到林肯來到墓園,拉出兒子的棺木,擁抱他的遺體……此舉動讓他們發現自己並不孤獨,眾人(?)紛紛擠向白石屋,想要宣洩自己長年來的委屈,他們是受到如何的誤解;錯待、忽略、漠視,喧嘩一片。而書中堪稱主角的三位愛管閒事的鬼,不忍見威利被恐怖的觸鬚背甲纏繞欲帶往另一個世界。於是眾鬼以附身林肯的方式,希望影響到他的意念勸說威利離開中陰,離開折磨。在這裡的處理,桑德斯處理的甚好:從沃門到貝文斯,再加上湯姆斯牧師,至眾人的集體行動。沃門無法獨力完成之事,或許集力可以達成。而在此時發生了奇蹟,雖然林肯並未止步,但眾鬼透過重疊合體而感知到其他人的部分,也發現自己原本豐富的面貌。原來,表面上看來,人人皆不同,這並非事實。人之核心就是受苦;我們的結局不可免,邁向結局前必須體驗各種失落。而人要因為傷逝更為強大,缺損,崩毀,再造。故事走向尾聲,同樣是家人的心頭肉,威利的死亡,與在內戰中喪身的生命,有什麼不同?在艱難的抉擇中,林肯對於「怎麼締造最大的福祉」、「什麼是慈悲」停止迷惘……

 

這本書將一地零碎的片段,用精湛的技藝拼湊成你絕對意想不到的樣貌。不只是用「鬼」的視角來呈現歷史,書中甚至放了張別緻的藏書票,還有文學大師吳明益的推薦序,和譯者何穎怡用心的附註解說。當代最偉大短篇小說家桑德斯的第一本長篇小說,2017年英國曼布克獎得獎小說作品,別出心裁的作品,讀了會讓你重新思考小說為何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2017年英國曼布克獎得獎小說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