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朋友只有山.jpg
假使你被囚在孤懸海外的島嶼,而你擁有的財產僅是一支手機,你會怎麼做?

庫德族出身的布加尼,原本在家鄉伊朗從事調查記者的工作,但因為報導工作以及支持庫德族獨立而遭到迫害。布加尼於2013年欲投奔自由,逃往澳洲。不料迎接他的卻是長達六年多的監禁生活……

而這本著作正是他以波斯語,透過成千上萬則簡訊、WhatsApp、電子郵件等形式來偷偷報導在馬努斯島發生的事。在本書出版前,他甚至用手機祕密拍攝了記錄當地的電影《望眼欲穿的難民營》。而馬努斯島究竟位在何處?它其實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的東北方外海,是澳洲於2013年推行的「離岸政策」關押難民的拘留中心。在這個熱帶原始的小島上,是上千流離失所的難民的新地獄。

在書的前三分之一,布加尼寫的是從印尼前往澳洲的驚險水路,一艘船底進水的破爛小船,擠滿來自各地的非法移民。不論國籍種族,每個人臉上刻畫著盡是飢餓、恐懼和疲憊,而他們要對抗的是驚滔駭浪的襲擊,一波波的海浪像甩著長鞭似的落在船身打在移民身上,在被海浪吞沒的威脅下,人類的渺小與無助,宛如滄海一粟。即使處境已經如此不堪,死神似乎仍執意要帶走所有人,在眾人舀水的筋疲力盡之時,大海贏了,船隻翻覆了。對於求生的強烈意志力,是活下去僅有的浮木。而正因為這段踩在死亡斷崖邊緣的經驗,也讓後來在馬努斯島被囚的布加尼,害怕又要從頭來過。

在海上獲援之後,在聖誕島與馬努斯島的被囚敘述,荒謬的有種在讀歐威爾,或是卡夫卡之感。布加尼刻劃的馬努斯島日常,由被囚者、獄警、巴布(被雇用的當地居民)所建構而成。當然,這些被囚者均未經起訴、定罪、判刑便遭到監禁。在布加尼細膩的觀察描繪下,我們可以看出獄中超現實的控制手段,透過極其無聊的日常、永無止盡的排隊、供不應求的食物、三不五時故障的發電機、災難般惡臭的廁所、只會卸責的官僚制度等,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剝奪難民的人性,讓他們的生活被沮喪、飢餓、暴力給填滿。在絕望中,只能讓腦海中的回憶不斷播送,從中擷取可以支撐心靈的片段,不然生命的意義幾乎蕩然無存。

只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布加尼仍然害怕被遣返回國,在書中提到,他是在戰爭中出生的孩子,他對童年最早的印象就是戰爭,空氣中瀰漫的是火藥味,是一具具屍體腐爛的氣味。然而,這些戰爭卻不是他們的戰爭,對他們而言,戰火不請自來,災難從天而降。庫德族,這個有三千年歷史、人口超過三千萬的民族,無法在自己的土地上建國,眼睜睜看著族人被分化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間。當在自己的土地沒有容身之處、當自己的命運操縱在列強之間,也就造就了想逃離的「難民」。從這個角度來看,不難讓人聯想到香港與台灣的境遇,只要想到書中的遭遇也有可能發生在自身身上,那種恐懼就像滴了墨的水,擴散的之快。只是我們能有像布加尼對在噩夢中繼續活下去的勇氣與渴望嗎?

這本書採用獨特的敘事方式,時而批判、時而詩意,從容來回於散文與詩歌之間,揭露澳洲政府如何施行國家暴力,控訴這個時代慘無人道的悲劇。雖然是如此沉痛的主題,他的文字卻不致於過度耽溺於自憐,讓人無法下嚥;能在困境下自嘲,甚至詼諧的嘲諷那些體制與政策,只能佩服他的心理素質相當強大。這本書除了是重要的歷史文件之外,也希望能讓各國更謹慎積極的處理難民問題。

arrow
arrow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