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夜郎,《深夜食堂》的作者。我想光是這一句就讓人對他第一本散文集充滿了期待吧。
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前面「我的酒友與飯友」是由十個短篇集結而成;後半部分「○○之女」則是描繪了不同風情的九位女性的故事。
安倍夜郎,《深夜食堂》的作者。我想光是這一句就讓人對他第一本散文集充滿了期待吧。
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前面「我的酒友與飯友」是由十個短篇集結而成;後半部分「○○之女」則是描繪了不同風情的九位女性的故事。
看書是種享受,我多半拿起一本書也不會急著把它快速翻完,只不過昨天晚上在翻開這本書後,竟然讓我連續兩個多小時沒有離開書本,直到看完為止。
湊佳苗就是湊佳苗,一慣的第一人稱敘事,一慣的描繪著人性醜陋的黑暗面。但這本書有趣的是它脫離了純粹一篇篇的採訪稿,書中後三分之一的部分是此殺人事件的相關資料:社群論壇的討論、周刊報導、新聞報導、兇手部落格的計畫與自白。一邊進行著採訪論述,一邊前後交叉著看記者是如何在「證詞」與「媒體效果」做操弄。
上周末終於有閒暇時間可以看書,今年的第一本書「你是北極星」,是一本符合「短篇」、「頁數不會太多」條件的書,剛好可以填滿我一天的額度。
衝著「哪啊哪啊神去村」作者三蒲紫苑的名號,我又犯了無可救藥的蒐集癖,就像我在點下湊佳苗的書一樣。然而,湊佳苗寫的還是本命推理,我的腦波本來就弱,抵擋不了是我有自知之明一事。但是曾經是直木賞及本屋大賞的得主,想必還是有一看的價值,即使主題是我一向興趣缺缺的「愛情」,畢竟大多數愛情不是老梗就是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忍不住翻白眼翻到後腦勺去。
這本書意外的讓我讀了很久,但並不是因為精采度不夠,而是個人的讀書習慣是一旦中間停下來,就會找不相關的事情忙,然後就擱置了……(心虛) 不然這本書只要持續不間斷的讀,會讀得饒富興味,即使篇幅四百多頁,節奏安排上卻不拖泥帶水,內容相當流暢精準。
《天地明察》背景是德川幕府時代(如果不熟日本歷史的讀者也不用擔心,書中有許多附註,讀來並不吃力),主角澀川春海雖然是一介棋士,工作應該是下棋給將軍看,但春海內心真正憧憬的卻是算術,春海會在天一透亮的時間便跑到數十里外的神社,為的是尋找寫著算術題目的繪馬(繪馬:日本神社供民眾寫上心願的木板),來挑戰自己。光是看到春海這般求學若渴的態度,就讓我慚愧不已並且肅然起敬。但不知道該說是幸還是不幸,在下棋方面有天才棋士「本因坊道策」,而算術上卻也存在著一瞥即答(看一眼就知道答案)的關孝和。
當初看一作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所以當我看到第二本甫發行,立刻下單,只是事情一忙之下,竟然拖了這麼久才再翻出來看。很值得開心的是,這本續作一點也不輸前作,看的我滿懷感動,所以剛剛點博客來發現出第三本的時候,就不小心又放入購物車了。
故事背景坐落在信州地區的小醫院,由栗原一止醫生和他的家人、同事、病患、鄰居等,交織而成的溫馨故事。故事時間軸發生在春天,章節名稱也很用心的依花卉綻放的時節依序取作「紅梅記」、「櫻花盛開的城市」、「花桃的季節」、「花水木」。只不過,既然背景是醫院,書中即使有很多讀來溫暖的片段,但是面臨「老病死」,還是讓人感受到微微的寒冷。
雖然嚴格來說這應該是一本「靈異小說」或是「怪談故事」,但我深深覺得山白朝子的筆下,讓應該要有點可怕的故事添上一股浪漫的色彩,彷彿每一個故事都可以搭上一幅山水畫似的。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動畫「蟲師」,輕輕淡淡搭配著鋼琴伴奏,然後述說著一些離奇的、不可思議的故事。比起山白前一本作品《獻給死者的音樂》是分開的短篇,這本書寫的是主角二人的經歷,但也是分開不連貫的九個短篇,每一個篇章約莫三十頁,所以讀來很暢快。
故事設定很有趣,時間設定是在古代,而沒深入了解過日本史的我也沒搞懂是什麼時代,大概就是工業化之前,類似《犬夜叉》的時代吧(?)。人物設定是:主角和泉蠟庵是一個撰寫旅遊書的作家,寫的是走訪各地看到的景色,以及各地溫泉的介紹。這職業設定根本很現代,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而另一個主角是他的跟班,負責扛東西用的打雜角色耳彥,是一個不怎麼有用、吊兒郎當、但很重感情的人類,最大功能大概就是給和泉蠟庵使喚、試毒的功用吧?(笑)
儘管說我腦波弱吧,看到湊佳苗的作品不買根本做不到,明明也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很中意,大概只能解讀為某種神奇的魔力了吧?而比起這部作品,我更喜歡前作「花之鎖」多一些,這部作品對我而言實在有點太「矯揉」,並不是批判編劇什麼的,而是挺受不了「日本傳統女性」的那種偏激嗎?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想太多那樣?什麼之類的,讓我很是受不了。忍不住牢騷幾聲,果然還是德國作品最對胃,簡潔明瞭,不會像日本許多作品太過細碎繁瑣、也不會像英法作品那樣太過華麗鋪張。
《母性》這一本書如同湊佳苗一貫的作法,藉由不同視角來融合一整個故事,但這篇的角色少,簡單來說是從三個點切入,所以難得讓我在一開始就猜到個所以然,因此也對最後的結局發展不會太意外,或是過多的擔憂。
有川浩的作品早有耳聞,但無奈一直沒有閒暇之餘,今天終於選了本很被推崇的「雨樹之國」來讀。
在一開始的章節,對於「網友or筆友」的設定並沒有感到特別,畢竟從網絡開始發達之後,這種主題的作品層出不窮,也就司空見慣。但這當然不會是被譽為「日本新世代戀愛小說女王」有川浩的主線,在男女主角初次見面的尾聲時,終於讓人了解前後一些矛盾的小梗到底為何會如此鋪陳,也讓我開始理解為何此書會被如此推薦。
談到《神去村 夜話》當然要說明一下,這其實是《哪啊哪啊~神去村》的續集。該怎麼說呢,大概因為第一本是長篇小說,而這本是短篇合集,即使七篇劇情還是有些許的連貫性,但還是讓我在閱讀上覺得戲劇張力稍顯不夠,雖然談到神去村的傳說,以及故事角色的背景,平野勇氣的第一人稱筆述還是相當有趣的,但可能是前作太過精采,以致於對續集期待過高,所以讓我稍稍覺得第一本的可看性略勝一籌。
相較於前作,這本對於林業工作的描述減少了,主要在描繪神去村的日常。悠閒的神去村民的信仰、發生的趣事、村裡的親情友情及愛情,還有多年前的那場悲劇,在作者溫暖的文字下,是本療癒系的作品。即使沒有前作讓人這麼大呼精彩,但也讓人想跟著嚷著「哪啊哪啊」呢。
湊佳苗一貫的第一人稱敘事方式,述說了三個女人「花」、「雪」、「月」的故事。看似三條平行支線,穿梭在一個小鎮、一家和菓子店、一家花店。但殊不知作者從頭到尾都精心巧妙的佈局,在最後收尾才驚覺三條支線早已織成了網,密不可分。
湊佳苗一直都是個會說故事的人,同樣一個故事大綱的設定,她卻用了打散、拼接、交錯、重組的方式去呈現。本書一共六個章節,每個章節裡皆分段敘述了三個女人的故事,在作者細膩的筆法下,娓娓道來看似平凡不過的故事, 但又讓人隱隱約約查覺到背後繁複的糾葛。
難得在學期間有時間看書,抽了點搭車的時間翻閱,也因為東野圭吾的書一向讀起來輕鬆,不花費多少精力。
即將結婚的朋美,從家人或好友的角度來看皆找不到自殺的動機。但這一切真的都只是意外事故?聚集在度假山莊與朋美最親近的親朋好友們卻碰上了手持武器的銀行搶匪?這一切難道只是巧合?
腦子愈來愈不靈光的緣故?這些日子以來拿起來的書多半是兩百頁上下,甚至是短篇故事合集,內心對於長篇大作一時間竟失去了埋頭苦讀的興致,《橫道世之介》四百多頁的篇幅倒成為這個長假中最有份量的存在了。但意外的,翻開第一頁後,以極緩慢閱讀速度著稱的我,竟然在兩個夜晚讀完全冊,只能說這本書有種讓人捨不得停下來的魅力存在。
故事內容說實在的,稱不上是高潮迭起不斷,也沒有任何懸疑緊張的氣氛,很平淡的、像是白開水一般,但就是很溫潤順口,讓人止不住翻著主人翁橫道世之介的故事。一個從長崎來到東京就讀大學一年級的世之介,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就如同你我一般。
既很久以前曾經讀過的《偵探伽利略》後,終於再度把「警視廳警察 草薙俊平&帝都大學物理學副教授 湯川學」這對拍檔的作品拿起來讀。
當初最吸引我的莫過於湯川學的角色設定,那種天才型的怪咖一直很容易戳中我的點。這本《預知夢》分成五個短篇故事,主軸結合神秘學及靈異事件,倒是非常適合這個時間點閱讀,雖然最末都會有科學上的論點破解神秘現象,讓驚悚指數下降不少,畢竟這系列屬推理小說而非靈異小說哪。
算是某種形式上的強迫症?只要看到湊佳苗的新書一上架,就會忍不住敲下訂單,即使曾經讓人感到些許失望,好在近期兩本作品又重燃我對她的信心。
《藍寶石》這本書以七顆寶石呈現出七個短篇,雖然書名命為《藍寶石》,我自然以為這應該是第一篇,或是最後一篇的壓軸。在看到目錄的那一刻,意外的不如我的預期。光是目錄的排序,立刻引起我對內容的興趣。
當初看到博客來的推薦,看見這種別出心裁的偵探小說,腦波很弱,同時又是推理控的我毫不猶豫的敲下訂單。
書中的主角並非是一般辦理命案或是協尋罪犯的偵探,而是專門幫人尋找遺失物的偵探。除此之外,他尋找的線索也非透過攝影鏡頭、遺留下來的證據或是證人證詞,而是一些「看不見」但確實存在的事物。書裡寫到:「這世上,有些東西雖然看不見,卻能確實感受到它的存在。」像是我們所說的:氣味、聲音、觸感等,即使沒有形體,只要驅使五感,便能發現「它們的存在」。然而主角並沒有像我們常人所具備的五感感官,他只能透過異於常人視覺能力去處理案件。
一開始還是要告解一下:這本書被我拆解成好幾次才讀完,就好比一部電影硬是斷斷續續看了半年那樣,裡頭的歡樂或是緊張刺激帶來的衝擊,實在沒辦法和一次讀完比擬。
這是萬城目學作品當中我拜讀的第四本,由於第一次接觸的《豐臣公主》太令人驚艷,導致我一口氣把其他作品通通購入擺上書架。以這部作品的名氣和風評而言,我倒是喜歡《豐臣公主》多一點,這樣不客觀的閱讀方式,好像對作者有點小小虧欠。
之所以會預購這本書,除了博客來專頁介紹之外,大概就是作者的名號了吧?!!!!
山白朝子貌似是一個文壇新人,但光是一個簡單的等式,作者的真面目就在明顯不過了,所以,我沒多考慮兩秒,下了訂單後就一直擺在桌上。
等式是:「黑色」故事+「白色」情感=「灰色」的山白朝子=?
很東野圭吾(非稱讚意味),雖然在這麼久遠以前就有如此的質量,不得不說他還是很厲害的。
利用文字沒有畫面的特性,讓讀者一開始就掉入陷阱,有一點像湊佳苗《花之鎖》的安排。雖然可以預料到部分劇情,但尾聲的反轉還是做得漂亮。
這本書我抱著讀了有一兩個月吧?!這倒不是意味著它很艱澀或是不好看,反倒是這部作品算是我至今看到最精采的一部綁架案,不論是文字上或是電影上。只是敝人的閱讀速度已經快比樹懶的移動還慢了…
在一場綁架案中必然會有:綁架犯、人質、家屬、警方等,這篇綁架案因為人質的角色太過不平凡,裡頭甚至還牽扯進媒體、銀行、政客、地方仕紳、平民百姓等等。
這本書讀起來有一點「喂!喂!下北澤」的感覺,主角同樣是年輕女孩,也是從新的環境開始找尋自我並重生的故事,讀起來讓人覺得暖暖的,也讓正處茫然失措的人了解到,人生有各種可能性,沒必要鑽牛角尖逼壞自己。
從書名便可以得知故事背景,主角被經營二手書店的舅舅給收留,心態從原本失戀加上失去工作後的鬱悶沉重慢慢經由時間、環境、以及周遭人物的淬煉下,慢慢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