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862158-3562562221.jpg

看書是種享受,我多半拿起一本書也不會急著把它快速翻完,只不過昨天晚上在翻開這本書後,竟然讓我連續兩個多小時沒有離開書本,直到看完為止。

 

湊佳苗就是湊佳苗,一慣的第一人稱敘事,一慣的描繪著人性醜陋的黑暗面。但這本書有趣的是它脫離了純粹一篇篇的採訪稿,書中後三分之一的部分是此殺人事件的相關資料:社群論壇的討論、周刊報導、新聞報導、兇手部落格的計畫與自白。一邊進行著採訪論述,一邊前後交叉著看記者是如何在「證詞」與「媒體效果」做操弄。

 

具暗示的提問,誘導式的對話,預設性的答案,嗜血的媒體如何惡意的用字、選擇性的揭露較有收視率的片段,畢竟不是警方,為的不是揪出事件的真相,而是博得眾人的眼球。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新聞片段,什麼密友的爆料、什麼網友的評論,種種不見得有證據的言論滿天飛,人云亦云,用謠言殺死人的劇情天天都在上映。仗著躲在螢幕後就可以不負責任亂發言、明明不是警方卻到處肉搜?但就像劇中的原嫌疑人一樣,如果最後查證她無罪呢?對無辜被牽連者及他的周遭的人,要怎麼才能撫平心中的恐懼與傷痛?

 

湊佳苗以善於描述人性的寫作風格,透過嫌疑人的同事、同學、家人、鄰居等多重觀點去編織故事的樣貌,在看的同時不難發現,我們往往會從記憶中撿取某些可能符合所需的小事件去做論述,明明對對方沒有多少了解,卻會從一兩件小事去評斷一整個人,非常可怕的以偏概全。嫌疑人明明在很多人眼中是個乖巧、不突出的小孩,卻可能因為一件偶發事件,成了有黑暗詛咒能力的女巫。什麼叫做渲染,這本書清楚的描繪出這種力量的危險與可怕。

 

而文末最後以嫌疑人的自白做最後口供,我想讀者的思緒應該也是很打結的,從一開始的「是兇手」、「好像不是兇手」、「難不成是……」這樣的思緒在文末最後才被清楚證實,最後的小巧思讓人不免又多了分疑慮,很不錯的設計。至於兇手,怎麼樣脫罪,卻怎麼樣又回到自己身上,只能說人不能太自以為聰明哪!!!

 

至於兩個白雪公主,誰才是真正的公主,而誰又是手裡握著血紅毒頻果的壞心皇后?請找機會看看這本書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