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菸、酗酒、嫖妓、玩弄感情、藥物成癮、欺騙、偷竊、教唆自殺等,如果將前述自我放逐的罪刑套用在任何人身上,我可以想像世人對他的撻伐。但如果把這一切當作是別人的人生寫下來,然後出版,卻贏得了「無賴派文學大師」的讚譽,稱他是一代文學巨擘,這個人便是太宰治。
先從書名下手,何謂「人間」?其實在日文指的正是「人」的意思,白話的書名可以譯作:失去做為人的資格。
抽菸、酗酒、嫖妓、玩弄感情、藥物成癮、欺騙、偷竊、教唆自殺等,如果將前述自我放逐的罪刑套用在任何人身上,我可以想像世人對他的撻伐。但如果把這一切當作是別人的人生寫下來,然後出版,卻贏得了「無賴派文學大師」的讚譽,稱他是一代文學巨擘,這個人便是太宰治。
先從書名下手,何謂「人間」?其實在日文指的正是「人」的意思,白話的書名可以譯作:失去做為人的資格。
如果你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你會刻下多長的刻度?八十年、一百年、五百年,還是甚至更久?然而在這些悠悠歲月中,你又計畫著什麼樣的藍圖?但如果只有你的時間能一直一直地走下去,那你還會要多少的歲月?
和莎士比亞共事彷彿只是昨日的事,歷史上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也只是過眼雲煙,美國的崛起,網路數位世界的興盛,這個男人經歷了這一切,在他口中的歷史不是記載在書本上的,而是一幕幕的回憶。只是記憶是很有重量的,當堆疊在心頭時,當在街角一個轉彎突然湧上時,要怎麼樣才能彷若置身事外無事一身輕呢?
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書名太特別,再加上極簡的封面設計,這本書立刻攫取我的注意力。達格.索爾斯塔被譽為挪威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雖然在此之前我對他毫無研究,但這樣的頭銜還是讓人忍不住想一窺究竟。另外這本書也打破村上春樹不間接翻譯的原則(不諳挪威語的村上從英文譯本再轉譯成日文),綜合上述的條件下,我一直好奇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畢竟從書名完全無法參透個什麼。
「這個故事開始的時候,畢庸.漢森剛過五十歲,正在孔斯貝格火車站等某個人。」就連文章的開端都這麼饒富趣味,但就整體而言,這並非一本多麼詼諧的作品,倒是比較像畢庸.漢森的札記 (?),幾句話簡述了他18年前的一場婚姻,前三分之一的篇幅主要描述著他和後來同居女子的相處生活,以及孔斯貝格劇場學會的點點滴滴,中段寫的是短暫和他同住兒子的日常瑣事。全書像是畢庸.漢森的碎碎念與評判和滿滿的內心戲,但作者行雲流水的文筆之下,倒也不會讓人覺得冗長,或不好讀,甚至會讓人一邊讀一邊揣測,故事到底要怎麼發展,因此忍不住一直翻下去,所以當最後似乎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在計劃時,我滿懷著內心的期待與雀躍,讓人開心終於能掙脫出平淡與過於冷靜的筆調時,故事卻宣告停在半空中……
對於閱讀,其實我很挑食,絕大多數都是近代小說,很多所謂的大部頭、經典名著,我反而沒看過。除此之外,撇除小說大概剩下散文集,總之就是不能缺乏故事性,所以實用性高的工具書,我真的提不起興趣。而這次的書自然不會是我的書單,雖然旅遊時確實會找合適的旅遊書,但這種以旅遊日誌型態的紀錄景點的方式,對我要找可參考的景點來說,又有點不夠系統化。但工作所需,我還是克服胃口不合的問題,在搭配別本小說緩衝閱讀之下,把它讀完了。
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曾經有環遊世界的夢想吧,或許不是要跑遍三大洋七大洲,但應該也有不少口袋名單。想我在國高中時期,曾經一度很想飛義大利,為的是一睹水都威尼斯的風采,雖然至今仍然沒有機會踏上那片土地。而這本書的作者則是一直嚮往著英國鄉村的生活,但真正能花上好一段時間徜徉其中,卻已經是年過六十的事了。長達兩個月的時間,作者夫婦透過網路租了短期的公寓、農場、或莊園等,並租了車子自駕,兩人在沒有詳細的行程規畫之下,展開了隨意愜意的遊英之旅。
什麼叫做「正常」,和這個社會的普世價值不一樣,難道就不行嗎?
「36歲,未婚,打工族。」不同於一般主角的光明正向,這一張張充滿歧視的標籤貼在女主角古倉惠子身上:魯蛇、敗犬、繭居族。作者單在人物設定上就成功讓人引起興趣,然而從小就「不正常」的惠子,在融入這個太複雜的社會的方法,竟然是成為便利商店店員,原因是擁有「員工手冊」的便利商店,一切都能被量化,正好能讓惠子依著指示,化身為店員,成為世界的齒輪。唯有這件事,讓她得以是一個正常人。但是便利商店又是一個「被強制正常化的場所」,一旦有異物入侵,立刻就會遭到排除,所以惠子只能努力的去模仿同僚,只為了不要成為「異物」。只是當新同事白羽的出現,卻擾亂了原本在軌道上安穩運行的日常生活……
兩年多前第一次看這本書,現在還依稀記得當時的衝擊和感動,事隔多年因為工作緣故,再拿起來重溫一遍,即便現在處境多少不同,衝擊也沒有第一次讀的強烈,但是感動卻仍然在心底迴盪。而當初讀的時候,正巧碰上電腦故障,導致那時候有一批書沒有留下讀後感,現在再一次好好記錄下這本我強力推薦的神作!
為了圓一個謊,即將升上高三的秋月和也橫跨了半個日本。但卻因為一場交通事故而趕不上回程的班機,看似運氣跌至谷底的和也,卻因此展開了探索自我的成長之旅。在以類似「搭便車回家」的一路上,和也遇見了一些看似再平凡不過的人,但卻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平凡的道理。
電影即將上映,即便還沒點開預告,但在媒體的轟炸下,也一直讓我很想瞧瞧電影劇情,前兩天恰巧讓我看到原著,在短短的試讀幾頁的時間後,我毫不猶豫的先買原著一睹為快。作者用很淺顯輕鬆的筆調去寫了一個很深沉的故事,正因為如此我原先還在讀的書又被我無限的擱置下去了。
⋯⋯
奧吉,十歲,和一般這個歲數的男孩子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因為父母極罕見的隱性基因,讓他有了先天的顏面殘缺。從小,他便在大大小小的整形手術中度過,別人形容他「怪物、外星人」,他形容自己「我不會把我的長相描述給你聽的。無論你腦中有什麼想像,恐怕都比那要糟得多。」小時候,他甚至不論走到哪裡都戴著一頂太空人頭盔,因為這樣才不會一直有人對他指指點點。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有很好、很保護他的家人。但正因為嚴密的保護網,當奧吉的父母決定送他上學時,保護網開始出現裂縫,奧吉的世界開始走向崩解……
當你疑似目擊一樁兇殺案件,但它卻是在google earth的街景功能上時,你該怎麼辦?前往確認,但你明明知道事發肯定過了好一段時間?報警處理,但警方可能無權管轄遠在天邊的案子、而且還只是「疑似」發生?更何況,如果你還不幸的是個精神病患,你的供詞的可信度勢必會大打折扣,那你到底該何去何從?
前面的鋪陳像是碗清粥,以一個九歲男孩天真的口吻敘述因父親工作而全家搬離柏林,前往一個叫「奧特-喂」」的地方。但繼續細嚼慢嚥之下,你會發現這不只是一個單單論述友情或親情的故事,即使約翰‧波恩沒有明確點出事件的背景,可是文字所透露出的訊息,卻是讓人越看越是擔心。在最後的最後,更會難受的哽咽了起來,被激起的情緒久久無法平復。
有人說「小孩的無知很殘忍」,但是往往能讓人痛不欲生的是成人,在他們眼中的「歧視、隔離、種族清洗」是小孩無法想像的。明明曾經也經歷過「人與人之間沒什麼不一樣」的階段,怎麼長大之後卻生出了「種族優越感」?然而,在那個年代,一切的殘忍似乎都那麼理所當然,甚至覺得這才是真理。人權的天秤極其歪斜,人們卻無能為力去校正。我們唯能慶幸,或許我們能如作者在文末所言:「這些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而且像那樣的事永遠也不會再發生了。在我們這個年代不會。」雖然這樣期許,但拉遠視角的看了各地的犯罪溫床,或是到更遠的戰亂彼端,只要人類仍在,似乎還是很難等到和平鴿的到來。
十七歲的女孩、一個裝有七捲卡式錄音帶的匿名包裹、十三個相關人物與一張標註著紅色星號的地圖,揭開一根根稻草壓垮人的真相,這是一部既是控訴也是吶喊的遺言。
我們可以以一句簡潔的「霸凌而導致青少年自殺」而帶過這個故事,也可以深入的去理解事件的成因,並且引以為戒。一開始,作者用充滿懸疑的手法,讓讀者的好奇心被狠狠的激起:「主角收到自殺同學(漢娜)寄發的錄音帶,裡頭訴說的是害她走到這一步的原因,以及錄音裡藏著加害者的秘密。」
一則都市傳說,一間咖啡廳,一個指定的座位,一些麻煩的規則,在一杯咖啡冷卻的時間,可以回到你所希望回去的那一天,只是不能改變已發生的事實。如果是你,你想回到哪一天呢?
偶然在便利商店書架上隨手翻閱,被文案介紹給深深吸引到,即便時光旅行的題材早被氾濫使用,但本屋大賞的光環加持下,還是讓人忍不住一窺究竟。
初看書名實在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究竟羊與鋼有什麼關聯?而這兩者和森林又能組織成什麼樣的故事呢?看到網路和實體書店都有宣傳,可見其口碑不錯,直到翻開書頁才大感吃驚,故事取材竟然是鋼琴調音師,羊指的是琴槌上的羊毛氈,鋼指的是琴弦,而森,是由樂音所構築的畫面。
說來慚愧,兒時也曾敲擊琴鍵有七八年的時間,雖然喜歡琴音,但練琴本身卻讓我很是怠惰,所以在學業壓力的藉口下,這一停滯就是十幾年的光陰,現在看到彈了一手好琴的人,總是羨煞不已。正因練過琴,這本書的取材更加倍的吸引我,原來以前到家裡敲敲鍵盤的調音師是這麼重要的工作,好的音樂不只來自於鋼琴家的演奏與詮釋,調音師更是能讓音色顯得「有個性化」,不論是明快、清澄、尖銳、圓潤,甚至是像乳酪一樣的音色,像半熟蛋黃緩緩流出的音色等,那既是功夫,也是經驗的累積。
我相信大多數接觸席拉赫作品的讀者,都是由「罪行」或「罪咎」入門,一篇篇的法律故事,篇幅短卻情緒飽滿。「誰無罪」和這本「犯了戒」則屬長篇法律小說,然而前者的故事戲劇張力或是故事帶來的沉重感都比這本來的出色,這本雖然結局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翻轉,讓人一時有在看「推理小說」的錯覺,但其主旨想傳達的「救贖」(?) 卻沒有真的讓我覺得心裡有什麼部分昇華了。雖然故事本身還是很有可看性,但可以理解為什麼網路上評價兩極,可能席拉赫的層次不是我們這種沒慧根的人可以觸及的吧?(苦笑)
所以在此我不討論這個故事想傳達的中心思想,只從幾個有趣的點切入介紹:故事分成四個章節,前三個章節分別以主要的三個人物的視角去做描寫:被告、檢方、辯方。而時間軸是連貫的,只是從不同角度去寫,讓案件可以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