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ntouli_460x580.jpg

我相信大多數接觸席拉赫作品的讀者,都是由「罪行」或「罪咎」入門,一篇篇的法律故事,篇幅短卻情緒飽滿。「誰無罪」和這本「犯了戒」則屬長篇法律小說,然而前者的故事戲劇張力或是故事帶來的沉重感都比這本來的出色,這本雖然結局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翻轉,讓人一時有在看「推理小說」的錯覺,但其主旨想傳達的「救贖」() 卻沒有真的讓我覺得心裡有什麼部分昇華了。雖然故事本身還是很有可看性,但可以理解為什麼網路上評價兩極,可能席拉赫的層次不是我們這種沒慧根的人可以觸及的吧?(苦笑)

 

所以在此我不討論這個故事想傳達的中心思想,只從幾個有趣的點切入介紹:故事分成四個章節,前三個章節分別以主要的三個人物的視角去做描寫:被告、檢方、辯方。而時間軸是連貫的,只是從不同角度去寫,讓案件可以更加完整。

 

第一章節的篇幅很長,作者用細膩的筆法刻劃主角瑟巴的成長背景,父親自殺、母親改嫁、童年生活抑鬱破碎。成長後,瑟巴透過攝影,找到抒發的出口,因而成了年輕有才華、享譽國際的藝術家。故事的第一章節尾聲:「瑟巴被指控姦殺一名少女。雖然找無屍體,但卻被警方刑求招認。」看到這,我立刻聯想起卡謬的「異鄉人」,主角同樣帶有點與社會的疏離感、同樣捲入刑事案件,但隨著主角的視角走了半本書,只會讓人覺得這之中絕對有什麼誤會。

 

比較特別的是,最後案件的破解並非檢方或是辯方做了什麼特別的努力,只是瑟巴想確定自己認定的「真」,和法庭裡的「真」,或是藝術裡的「真」,究竟有何本質上的差異,所以一半算是自行揭開了案件的始末。而這案件的真相實在讓人嘖嘖稱奇,也能理解為何會有「這本書是件藝術品」的評價。

 

另外一件有趣的是,這本書的章節名稱分別使用了「綠色、紅色、藍色、白色」去做篇名,這恰巧是三原色,隨著事件的推演,最後再把三方的真相疊合在一起,也就成了結局的白色,這種巧妙的設計,也讓人會心一笑。當然,如果要用顏色來代表三個人物的性格,或者用「六頂思考帽」的方式去解讀,綠色瑟巴的創意、紅色檢方的情緒化及直覺、藍色辯方的冷靜分析與控制、白色結局的中立而客觀,也都說得通,真好奇作者在命題時是以什麼樣的心思。

 

最後,席拉赫的文字優美簡潔,不同於其他作品的偏寫實主義,這本書倒是有像在欣賞一幅印象派畫作的感覺,透過光線的變化,讓事物顯得飄渺,有層薄霧環繞的氛圍,但卻相當有韻味。如果對藝術有興趣,或者好奇「案件的真相」的人,可以抱著輕鬆的心情是讀讀這本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verland0125 的頭像
    neverland0125

    neverland的讀書心得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