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上一本讀湊佳苗的作品是《白雪公主殺人事件》,連續兩本都和童話故事有所關連,不禁覺得有趣。但相較於前一本只是名字和形象上的疊合,這一本使用的隱喻方式更得我心。
故事是這樣子的,小學一年級的結依子和姊姊萬佑子在後山神社玩,只是後來萬佑子失蹤了?!雖然在事件兩年後,姊姊被發現在神社前,但對結依子而言,姊姊不是萬佑子,一切都不對勁了……
就像童話故事裡的,那些不對勁就像是在層層羽絨棉被底下的那顆豌豆,雖然不管怎麼確認,就是看不見豌豆,但背脊上的刺痛感,是不會錯的!
看了那麼多綁架相關的故事,不論是從家屬、警方、被害者甚至是嫌犯的角度,我們都可以去想像他們的傷痛。但是家屬裡的另一個小孩,這相對是較少被提及的,這本書便是深刻的描繪了結依子的心境及遭遇。
失去愛女的母親變的歇斯底里、偏執多疑,想盡辦法的運用各種方式尋找失蹤的女兒,雖然她的焦躁與絕望是可以理解,但是當她完全沒有顧及年幼結依子的心境,讓她成為工具時,不得不說她的不擇手段,讓人毛骨悚然。
然而成功的營造懸疑緊張的氛圍,再一把把主角推向谷底,一直都是湊佳苗的強項。結依子不論在家,或者學校,都已經無法回復到從前的時光。就在此時,姊姊卻回來了?
原本以為要告一個段落的時候,又再度掀起高潮。懷疑、試探、猜忌,種種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而來。而過去那條時間軸愈趨近尾聲,心裡卻沒有因此舒坦下來,那顆豌豆就這樣硬生生卡在那裡,芒刺在背。而最後終於在現代的時間軸爆發!
雖然事實的真相其實挺老梗的,但還是佩服湊佳苗一路這樣的細膩鋪陳。至於結局有沒有讓人感到意外?只能說我一邊讀一邊照單全收,沒去思考其他可能性,確實沒有料到,但可能是因為結局陳述的篇章不長,會有種「歐,就這樣?」的感覺。要說是草率收尾並不至於,但似乎還可以有更充分的解釋方式才是……
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其實最大的感想卻是:最好一個一年級小孩可以記得這麼多細節呀!!!即使是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實際上影響到一輩子的價值觀或更甚,但這樣的設計不會有點牽強嘛?要我回想起久遠的小學一年級,可能只剩三件事「在回家路上打翻了便當盒」、「考試時老師提醒我『山坡』的『坡』寫錯了」、和「因為一隻長頸鹿的自動筆被老師叫到後面去罰站」就只有這樣的事情啊!!!!(還是只是我記性太差?
另外,關於姊姊的身分謎底,到底身為父母的怎麼有辦法接受,以及他們怎麼會對其他家人有如此的解釋方式,還有姊姊那邊的選擇,都真的是莫名其妙極了啊!!!!
嘛,就只是小說嘛,好看就好,細節什麼的,還是不要太講究了(攤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