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法則.jpg

緣起是《莫斯科紳士》,想起那個優雅細緻的故事,不免讓人好奇作者暢銷的處女作是個怎麼樣的故事。意外的,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的讀,不知道是年代遙遠(1938年)的緣故、還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抑或是翻譯的問題、還是主軸偏向愛情故事的關係、可能還有標點符號的使用讓人理不清誰是發言人等,始終沒有辦法陷入故事裡頭,讀完的當下,竟然浮出「這本心得是該怎麼下手?」的逃避心態。但習慣留下點紀錄,只能很認真的讀了網路上對這本書的剖析了。

故事從1966年的攝影展說起,愷蒂在展覽作品中發現認識的男子,巧合的是,他同時出現在兩幅作品裡,但僅相隔一年的時間,男子的樣貌卻判若兩人。於是故事回到他們相遇的那個時刻,1937年的最後一夜,愷蒂命運的分水嶺。故事背景設定在1930末的紐約,大蕭條的時代接近尾聲,經濟正值復甦的前奏,二次大戰還遠在歐陸,那是個人們流連在爵士樂音中盡情搖擺的年代。愷蒂與室友伊芙在格林威治的爵士酒吧裡,結識了年輕迷人又有錢的銀行家錫哥。這場邂逅帶領他們踏入曼哈頓令人目眩神迷的上層階級,然而一場車禍意外卻改變了三人行 的關係,責任感蓋過了曖昧情愫。伊芙用腳上的殘疾與臉上明顯的疤痕換來了站在錫哥左右的命運,愷蒂則退出這走味的關係,但因為一腳踩上了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緊接著是一整年充滿驚奇與瘋狂的際遇,大大影響了她往後的人生。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中產階級的普通女孩如何擠身上流社會的故事。故事裡不乏多金的富貴人家、紙醉金迷的世界、派對、高檔餐廳、旅遊、度假山莊等,各種難以想像的糜爛奢華生活貫穿整部作品。女主角愷蒂遊走其中,但特別的是她憑藉的並非姣好的外在條件,而是她的博學伶俐讓她能在上流社會應對自若,彷彿她生來就是如此;她與燈紅酒綠的世界保持著微妙距離也讓她能保有自我,而這種飄忽感也讓人更想拉近仔細瞧一瞧;相較於大多敗給物慾與名利的女孩而言,她果斷放棄加薪升遷的機會、又放棄安妮的鑰匙,只能說她是個在上流社會中不大一樣的存在。雖然本書以1938這一年圍繞在愷蒂周遭的人事物為基底,並用愛情包裝,但內容更接近自我成長小說。比起普世價值的「成功」而言,看盡物慾橫流之後,愷蒂有她的覺悟,有她的人生哲學。

作者藉由機智的話語與個性鮮明的角色,引領著我們一窺上流社會不為人知的面貌。有點像是月亮,我們仰頭望見皎潔明亮的正面,卻不見其背面滿布起伏不平的撞擊坑。上流社會當然有著可以想見「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一面,揭開光鮮亮麗的表面,膚淺的鬥爭、嫉妒、謊言與背叛,人類聚在一起,總少不了骯髒醜陋的一面。全書像上演眾生相的劇本,探討了愛情與友誼、階級與金錢、理想與妥協,以及選擇與命運。有的人為了五斗米而妥協、有的人嚮往自由、有的人獻身於理想、有的人沉淪於慾望,也有人追求的是內心的平靜與安逸。角色們懷抱不同的價值觀,在書中展現大環境下的人生百態。

由於書中以愷蒂為第一人稱,讀者當然比較容易與之共感,但她卻不是我最欣賞的角色,相對的她的室友伊芙所占的篇幅不多,但她倒是個魅力十足的女子。即使車禍帶來的嚴重傷殘,卻遮掩不了她本身散發的光芒,灑脫不羈的性格,再加上一直以來都十分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為了追求夢想甚至可以拋掉所擁有的一切,那種決絕、大器、大無畏,簡直走在時代的尖端。至於男主角錫哥,或者是另一個和愷蒂很親近的華勒斯,不論他們帶給女主角是正是反的影響,這本書中的男性角色都給我種弱氣的、溫吞的感覺(可能只有紙飛機專家迪奇的人設比較有趣),書中女強男弱的落差太大,或許也是讓人感覺不到愛的原因。

撇除角色不合胃口這點,作者用趣味橫生且精闢的文字細膩刻劃角色心理變化,讓主要角色的性情、決擇都不顯平面呆板;作者對社會入微的觀察,再加上描摹場景的功力,成功搭造出當時代的景色和氛圍,讓讀者彷彿置身其境。另外作者屢次引用經典文學、當代的電影、歌曲,像是《湖濱散記》、《遠大前程》、阿嘉莎·克莉絲蒂系列作品等。若是對作者不了解的讀者,恐怕以為本書的出版年代久遠呢(實際為2011出版)。以此作來看,作者的寫作功力無庸置疑,絲毫不像初出茅廬的小說家,但可能因為期待過高(閱讀先後順序顛倒),才導致內心的小小失落,只能把期盼放在另一本作品《林肯公路》上了。

是說,這本書的書名發想與設計也相當有趣,《上流法則》英文書名《Rules of Civility》源自美國總統華盛頓少年時代「社交與談話禮儀」的筆記本,裡頭洋洋灑灑羅列了110條的生活禮儀規則(附錄於本書最後),這不僅代表著那個年代上流社會的社交準則、也是階層表徵,更是種自我期許。而這本冊子是書中男主角錫哥的母親送他的十四歲生日禮物,不過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卻也成了全書最為醒目諷刺的亮點。

最後,愛情和麵包你會怎麼選?人生無從比較哪一個為最正確的選擇,只不過當你做了選擇,便得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即便你再後悔,也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引書中的一段話:「多半時候,我思考的是不要做什麼。我回想過去幾年,一直被後悔和恐懼緊緊糾纏,後悔發生過的事,恐懼可能會發生的事;懷念失去的,渴望沒有的。這些欲求和不欲求,把我弄得筋疲力盡。就這麼一次,我想試試活在當下。」與其去計較你失去了什麼,好好的活在當下,或許多年過去你也會認同愷蒂的這番見解:「才發現隨著時間過去,當年所有偶然的邂逅、所有不經意的決定,都變得有些命中註定的味道……」
 

arrow
arrow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