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_172.jpg

改寫經典名作一直是有趣又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所以看到為了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文壇上有這個「挑戰莎士比亞」的活動時,立刻毫不猶豫的下單了第一本:改寫《冬天的故事》──時間的空隙。以全新的觀點,寫下現代版的故事,至於改寫的如何,沒看過原版的我,相當喜歡。

 

在改寫版開始之前,先有個原作概要,讓讀者可迅速了解莎翁筆下《冬天的故事》的劇情發展,不過小缺點是,照著原架構去改寫的話,結局都不用猜了!但這樣也好,我個人實在不喜歡悲劇,提前知道發展走向的話,看了也不會提心吊膽()

 

故事分為三部,第一部的大爆炸,以「撕裂」作為開場。愛不是以死亡為終結,而是猜忌和懷疑。堆疊再多的愛與信任,只需要埋下一顆不信任種子,終究會長成參天大樹。作者成功的將發癲的李奧塑造成的歇斯底里不可理喻的暴君形象,但他之所以如此,一切卻只因為愛。然而同時進行的另一條線,一個剛面臨喪妻之慟的中年非裔男子薛普,也因為愛,而收留了放置在棄兒箱的小女嬰。在第一部的末段,錯綜複雜的因緣之下,兩條線疊合了,也讓讀者好猜到之後的發展。

 

第二部在於挖掘真相。十幾年過去了,小女嬰也成熟到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世了。但對於第一部的篇幅占了半本書,而劇情的張力也拉到最大,後續就略顯的平鋪直敘了,而且基於原作的設定,要把所有人再度圈在一起,不得不說有點太過「命運捉弄人」,但畢竟要推演到第三部的寬恕和贖罪,這些也是大團圓的必要。或許最近的作品不再那麼的慣用「大團圓」的結局設定,所以在最後的橋段雖然設計的巧,但是還是感到有點太容易了。重口味如我,可能還是要再多添點戲劇效果,才能把結局推到一整部戲的高潮吧!

 

然而,除了故事的主線外,同為棄兒身世的作者,也讓故事中許多來自破碎家庭的「棄兒」們,在時間中得到寬恕與療癒。「寬恕」這個主題有別於莎士比亞早些年的「犧牲、復仇」,但也因為「很有溫度」這點讓我更喜歡這本作品。另外,從這些角色的棄兒設定,可以看出即使童年遭遇不幸,但是環境和後天的影響力量更大。有的人把它視為一切不如意的根源,但也有人為了不再重蹈覆轍而有所改變的力量。在這本書中,作者確實把人物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但卻也留下每個人的「不完美」。在第一部當中,我多麼喜歡基諾,但是當第二部換了個敘事人稱,也揭露出他的不完美,讓他不只是一個受害者的形象,卻也加深了他的立體度。

 

作者大膽又富有詩意的文筆,再加上明快的節奏,你很難想像背後是多麼深沉與哀傷的故事,但是讀完之後,卻會覺得是個很好很好的故事。這是「挑戰莎士比亞」系列極為成功的開場,也讓人加倍期待之後的六部作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