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月之雪.jpg
杉山未來,32歲,感情與工作皆不順遂,偶然得知和自己親近的祖母竟然是「灣生」(日治時代出生在臺灣的日本人),並一直默默思念著出生與成長的故鄉─台南。為了替一圓祖母返鄉夢想,未來第一次踏上臺灣這塊土地。

 

天空蔚藍的似乎可以看穿,白皙的積雨雲一朵朵的從這裡那裡緩緩冒出。

道路兩旁滿滿的中文字招牌,簡直是漢字洪水大氾濫。

緊緊貼在一起的建築物,都同樣自馬路縮了進去,成了亭仔腳。

機車從旁呼嘯而過,各式各樣食物和調味料的氣味瀰漫在空氣中。

 

未來在南國強烈的陽光與潮溼的熱風中穿梭,循著台南第一高等女學校、糖業試驗所等少得可憐的線索,試圖尋找祖母戰前曾居住過的房子、走過的路線,以及看過的風景。然而祖母提及在海邊欣賞的「六月雪」更是讓她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是祖母失智症後的幻想產物……短短的七天,未來與一個個熱心的臺灣人相遇,不論是有點不苟言笑不大社會化的李怡華、大而化之且行動力超強的洪春霞、對台南歷史建築有豐富認識的Kenchi、還是高中歷史老師林賢成,原本明明活在截然不同世界的一群人,竟然為了素昧平生的外國人如此兩肋插刀,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作者對臺灣人熱情好客的讚賞。

 

另外還遇上了能說出完美日語的陳老先生,一個對於殖民政權充滿緬懷的九十二歲老人,聽著老先生娓娓道出自己人生的故事,也能看出作者對於臺灣的了解不只在街景或是美食,雖然是日本作家,但不論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她對臺灣歷史政權的演變,或是細膩的角度去看到臺灣人因為上位者的態度而影響到不同年齡層對於表達的彆扭或直率,她以一個旁觀的角度去書寫,但她對臺灣大大小小的認識,或許還超越了我們自身。

 

這本厚度超過四百頁的小說,原本以為會持續以未來的冒險拼湊出當年的原貌,但是約莫在書的一半,祖母的母校、曾祖父工作過的地方、祖母的家,一張張底牌陸續被揭開,而原先恬淡的筆調也慢慢變調……。祖母曾經的家,現在住著劉慧雯一家人,只是那棟經過多次整修的日式古老建築竟然被稱為「地獄」?近半本書的篇幅,刻下這一屋子裡的噩夢。家,除了是物理上的實體建築,也是家人一同居住的地方。然而當家族的關係惡化到成為傷人的利刃,那種無形卻根深蒂固的壓迫,卻也足以致命。雖然可以理解作者在書中重視「家族」這個核心主題,也在這段中解釋了部分臺灣女孩前往日本工作的黑幕,但個人覺得這段稍微有點多了,大灑狗血的悲劇命運,似乎有點偏離原主題了。如果僅僅是要鋪「六月雪」的謎底,或許可以有稍微輕描淡寫點的敘事手法吧。

 

撇除劉慧雯過分沉重的橋段外,其實這本書還是相當讓人喜歡的。我們可以透過未來的內心嘀咕了解日本人眼中的臺灣,不論是機車亂象、什麼都加糖的飲食、極為隨興的衣著、毫無章法的商店建築等,雖然抱怨歸抱怨,但還是可以看出作者有多愛臺灣,連臺灣年輕人可能都不熟悉的臺灣歷史,畢竟過去發生的種種曾被政府連根拔起,我們強調活在當下,卻遺忘了當下也是建築在過去之上。然而,她能夠信手拈來的在書中對話裡帶出日治時期與二二八戒嚴時期的歷史,讓近年在重讀臺灣史的我覺得備感親切。過去近四百年來的臺灣,統治者從歐洲尋求獨立的荷蘭、到因為抗清敗退至臺的鄭氏、之後接手的是「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的清國、因為毫無相關的戰爭而被割讓予日本、接著又再次成為敗退流亡政權的基地,漫漫長日來臺灣輾轉在各殖民者手中,直到近年來漆黑的天幕總算亮起了曙光……

 

這本書值得讀的原因,莫過於曾經不以為意的教科書知識,當它化成一幢幢建築坐落在街角、當它是被埋藏在老一輩人裡的無法抹滅的傷痛、當它無形之中融入食材滿足我們的味蕾,這才驚覺我們錯過了多少。這本書適合想要了解臺灣過去的人閱讀,對於我們的家,有了了解,才更懂得愛。

 

然而,在短短的七天旅程中,將如何改變未來的人生?故事的尾聲還安排了個突如其來的驚愕,殺的我措手不及。至於書中種種謎題,留給大家自己翻書尋找享受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