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出兵攻進比利時村莊,好心的神父將荷妮交給路上兩個美國大兵。誰知軍車一開,大兵講起了德語。德國士兵將小女孩押入樹林槍決。只是,槍聲響起,倒下的竟是另外那個德國兵……
對於戰爭題材的作品一直存有濃厚的好奇,不論是以受害者角度的《安妮日記》、《穿條紋衣的男孩》、《戰爭沒有女人的臉》、《該隱與亞伯》,到家屬角度切入的《永遠的0》、《單車失竊記》、《誰無罪》等,陸續看了幾本下來,不免覺得這本作品十分獨特,明明主角是猶太小女孩和德國納粹軍人,本來應該是刀俎與魚肉的關係,但作者卻跳脫了以往面對戰爭沉溺在心碎悲慟氛圍的敘事手法,讓他們攜手踏上亡命天涯之路。
充滿謎團與謊言的德國軍人馬提亞斯與為了躲避殘殺而看盡人情冷暖的六、七歲小女孩荷妮,他們像是兩隻帶有野性的獸類,謹慎敏銳、自信堅毅、超脫世俗,原本兩人惺惺相惜相依為命,但是為了讓荷妮能過上正常孩子的生活,也不想讓自己做出違背原本自我的行為,馬提亞斯選擇妥協讓步,但這反而讓他再也無法撒手不管。一個滿是美軍的農場莊園,馬提亞斯要怎麼做才能矇騙過所有懷疑的目光,原本天衣無縫的計畫又因為什麼微小的差錯導致兩人陷入絕境?
短短的篇幅裡我們看盡人們的貪婪、恐懼、多疑、善嫉、背叛,但也能看見荷妮在困頓中的心理變化與成長,她可以和孩子們遊戲、玩布偶、說故事、演話劇,但生存本能也讓她能隨時收斂起小孩子心性,抵抗死亡的侵略。看著荷妮的堅強,感受到的不是佩服,而是心疼。因為政府強權的自傲,受苦的絕不只是活在擔憂裡的平民百姓,一個個上戰場的年輕男孩也是祭品,沒有人想要透過槍桿奪走另一個人的性命,只是軍命難違。這本書成功的打破「納粹=惡」的框架,用簡單的故事闡述了沒有全然的善,亦無必然的惡。
然而,要說這本書的缺失,大概在於把馬提亞斯過分神話,就像個好萊塢的一線明星從頭到尾在耍帥,除了過分強大的戰鬥能力外,還能修無線電、精通多國語言、跳華爾滋,大概叫他去開飛機也就是吃一片蛋糕的難度,就算中間穿插了馬提亞斯的過往,也不會覺得他這些神奇的技能就該點滿。而他與荷妮之間的深刻羈絆,也太過於一見鍾情,加深兩人依賴的篇幅過於簡單,在人物設計上覺得太夢幻了一點。另外就是故事的格局略小,在小小的農莊裡能發生的事太少,導致戰爭應該造成的緊張刺激有點不足。但回過頭來看作者介紹時才發現原來是第一本著作,那這樣小小的遺憾倒也無關緊要。而這本書榮獲法國最佳新人小說,也正在拍攝成電影中,如果戲劇再多加上點張力,以動作片而言,這應該也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