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658318.jpg

短短幾頁的楔子,隱約洩漏埋藏了一二十年來的秘密。

 

作者透過兩個案件的鋪陳,再由多人角度做出發,把看似不相關的線索,隨著故事的進展,逐漸拼湊出事件的原貌,而尾聲的安排以「人終究無法做出完美的審判」作結,也讓人不禁感到惆悵。或許過於複雜,無法二分為「是非」的部分,真的只能頹然的「交給上帝做抉擇」了吧?

 

雖然本書歸於推理小說,但在於推理辦案,或是警方調查的方面卻不是重點,東野圭吾明顯有想表達的中心議題,他運用極其流暢的寫作手法,去描繪兩個不同的案件,並且讓讀者去思考「死刑的意義」。

 

「罪與罰」一直是難解的謎題,究竟是什麼形式的「罰」才能足以彌補曾經所犯下的「罪」?而罪人肩上所背負的十字架,究竟能否因為心中的沉重而帶給他悔過,還是不過是一紙判決的重量,如同書名的「空洞的十字架」?對於不知悔改的犯人,或許那還是「官方贈與的解脫」呢!

 

死刑很無力。

 

書中反覆提起的五個字,卻每每重擊內心。

 

是的,我們因為時下各種案件而提及的「死刑」或者是相反立場的「廢死」,這背後到底牽動到了哪些人?不論是加害者、被害者、或者是遺族、甚至是世人,每個人的境遇形塑出來的價值觀都會影響對於這個議題的看法。

 

然而作者卻藉由故事讓我們去思考,刑罰的目的究竟為何?在於報復?在於恫嚇?還是提供再生機會?另外,對於死刑,是結束了一個人的性命,但難道能挽回另一個人的性命嗎?對於遺族而言,難道所受到的苦痛就能一筆勾消了嗎?看到判決的那一霎那,遺族就能徹底獲得救贖和滿足,並且能放寬心、原諒加害人(或其家屬)了嗎?

 

當然,上述提問的答案幾乎是否定的,而且即使現行社會仍存在死刑,犯罪事件卻仍層出不窮,甚至所謂的「再犯率」也持續高居不下,那「死刑是否是唯一可行的路?」也就成為一個相當有爭議的議題。基於作者在書末的安排,我想作者自己也沒有答案,畢竟這個議題不單純只是法律上,而還牽扯到道德、宗教、哲學等範疇。所以面對這樣沉重的議題,我想我們必須再去深入了解和思考,期望能集眾人智慧解開這費解的謎。

 

這本書,很值得一讀,無疑可以說是東野圭吾作品集中,數一數二喜歡的一本。

 

題外話,這本書除了內容可讀性高之外,它的封面設計也是很具巧思的。除了鏤空的十字架來傳達「空洞」的意念,意外發現,書衣之內的封面更是讓人驚喜,原以為只是一片森林的圖片,實際卻是青木原樹海的景象,巧妙結合書中主角所背負的十字架,由此可見中文版封面設計的用心之處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