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漂流記.jpg

「十篇隱喻百年臺灣史的虛構作品」,就這麼一句話,讓我不加思索地放進購物車。只是心中不免納悶,歷史小說固然是有史實根據作為骨幹,作者把片段的事件,從點連成線、織成面。形塑社會氛圍與環境、賦予人物具體的形象、揣測他的思考,讓整個歷史事件在讀者面前鋪展開來,也更容易代入歷史角色。因為化簡為繁勢必會有虛構的成分,然而這本書卻直接點名「虛構」、「隱喻」,也讓我更加好奇他的創作形式。

首篇《福爾摩沙之旅》的時間設定在20世紀初,日本接手台灣沒多久的日子,文中提及台灣鐵道飯店甫落成,所以約莫是1908年後。二十多頁的篇幅,比起小說,更像是遊記。記錄著協助商會考察樟腦事業的英國記者在台灣的所見所聞。一開始,我還以為會以這個英國人作為本書的主角,第二篇的《夜流》倒又是一個全新的故事。讀到後來,才了解到這十個獨立成篇的故事,在時間軸的安排上,還是符合編年史的時間序。

作者以寫實的敘事風格,再加上細膩的考據,參考了諸多作品,以至於我也摸不清虛構和史實的界線,遊走在虛虛實實之間。比較有意思的是,書中的主角們不只是從台灣人的角度出發,《福爾摩沙之旅》是英國的記者、《在那名為自由的時間裡》是蘇聯陶普斯號的船員、《請閉上眼》、《想我移民村的兄弟們》則是以童年在臺灣生長的外國人作為視角。作者巧妙的帶領讀者進行換位思考,在返回台灣歷史情境的同時,去覺察不同身分對於台灣價值的認同,或是台灣在世界中的定位。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端紫斑蝶的最後夏天.jpg
兩條時間軸,川堂的一張「四體液學說」的海報,勾起等待醫學系面試的孔澤明回憶起,最難忘的那個夏天。時序就在17歲和13歲的回憶間跳躍,也在漫漫等待中釐清自己對於萬年考題的想法:從醫的原因是什麼?

 

一座架空在東部山區的小村落,這裡曾經因為「國際能源研究中心」而繁榮起來,研究人員與官員的出入,帶來了人潮,而人潮就是錢潮。這裡蓋起了戲院、小小的遊樂園甚至有座摩天輪,孔澤明的媽媽因為是村長太太的閨密,還管理了一間民宿。只是一場爆炸意外,再加上村民的陸續離世,「輻射汙染」的傳聞不脛而走,即便政府極力否認,有能力的人還是紛紛搬離村子。人口持續外移,滅村的恐懼在村落裡蔓延。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宛如星辰的你.jpg

「在太陽已經落下的西方,有一顆星獨自懸在那裡。晚星,她是夜晚亮起的第一顆星星。而她又被叫做晨星,是早晨最後一顆星星。她同時也是大家熟知的金星。

不知道這段關係能走到哪裡,想盡可能走得更遠。只要我們彼此的眼中,還映著同一顆星晨──」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的yoasobi.jpg
在Youtube看到YOASOBI的新歌,總是會點開來聽,但不諳日文,也沒有勤勞的去察看翻譯,就是旋律和節奏很抓耳朵這樣。看到這次的合作企劃,一整個讓人心動不已。《第一次的……》這本書是由四位直木賞作家島本理生、辻村深月、宮部美幸與森繪都撰寫以「第一次〇〇時該讀的故事」為出發點的短篇小說,然後交由擅長將「小說音樂化」的日本雙人音樂團體YOASOBI譜曲、演唱、再搭配上MV動畫。YOASOBI的音樂本來就有很強的故事性,三四分鐘長度的歌詞要是無法詮釋故事的元素,還能用動畫來呈現細節,完美的視聽雙(三?)重享受,簡直為我敞開新世界大門,多麼希望其他出版社也能沿用此模式。

 

>島本理生〈只屬於我的主人〉─ミスター(先生)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要說出真相.jpg

前幾天才在和朋友討論,現代年輕族群逐漸脫離閱讀這件事,但這本書卻成功吸引年輕讀者,其中到底有什麼獨特的魅力?

相較於四五百頁的文學小說,光是厚度就讓人卻步;這本書收錄了五個短篇,每篇僅用四五十頁的篇幅,約莫各一萬字,便成功的把各種「扭曲」用華麗的緞帶包裝成吸引人的驚喜(嚇)包,等著讀者來拆解層層詭計。

五篇的題材皆貼近日常生活,讓讀者能夠快速進入故事之中。家教仲介、交友APP、精子捐贈、線上聚會、Youtube直播,作者活用這些「現代議題或科技產品」,揭開了新世代推理小說的不一樣選材。在每個短篇裡,因為是從第一人稱的角度出發,讀者可以從主角的視角攫取訊息、也能夠從他所想讀出不尋常的異樣感:可能是家裡的擺設、可能是言不及義或答非所問的對話內容、也可能是態度微妙的差異。作者輕巧的布局,很多時候就像拿著羽毛輕輕地搔,總覺得好像哪裡不太對勁,卻一時也說不上來,異樣感的堆疊累積,不安與懷疑持續增生膨脹,直到真相明朗,你才會發覺原來作者早已埋下密密麻麻的地雷網,隨之而來的惡意與殺機,華麗引爆。但也因為篇幅短,即便劇情飽滿,有些故事是能看得出端倪、猜得出作者的意圖,但要能找出所有埋藏的伏筆,倒也沒有這麼容易,因為「太過日常了」,意想不到的轉折,正是讓我一不小心在凌晨短短時間翻完的原因。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jpg

伊萬諾沃村,一個人口不過四十多人的村落,他們不富裕,但卻過著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生活,日子說起來也是幸福。直到「偉大的愛國戰爭」闖入,一夕之間,十六歲的謝拉菲瑪,失去了母親、也失去了情同家人的村民,她甚至差點慘遭德軍凌辱,直到一位女軍官帶著士兵阻止這一切。女軍官伊麗娜丟出一個問題:「你要選擇戰鬥,還是選擇死亡?」,隨後放火燒了母親的遺體和她充滿回憶的家,這些衝擊讓她燃起復仇的動力,悲痛變成憤怒,再變成殺意。

「報仇雪恨的動機,支撐著巨大的國家機器去完成戰爭這項需要巨大能量的事業。」

可是要從村落的獵人成長為能殺敵的士兵,甚至是殺戮機器,這並非一蹴可幾。謝拉菲瑪被伊麗娜帶回中央女性狙擊兵訓練學校受訓,除了基礎體能訓練、徒手格鬥訓練外,還要被訓練到能夠在幾秒鐘之內透過瞄準鏡計算出標的物的角度、距離、大小,朝對方開槍,殺死敵人,然後回到自己的陣地。如果敵人正在移動、或是在不同的天候條件下,都還要再加上參數進行校正。作者透過百頁的篇幅精彩描繪受訓過程,可以想見作者的考據工夫一點也不馬虎,他在這本書最後的參考文獻裡,放上了高達34本德蘇戰爭相關書籍,有大量關於蘇聯女性狙擊手、柯尼斯堡圍城戰、希特勒與史達林等等研究書籍。雖然訓練中充滿兵器和軍事用語,卻因為角色塑造成功,讓人讀起來還是故事性十足,高冷不苟言笑的教官伊麗娜、盛氣凌人的卻有著陶瓷洋娃娃臉蛋的大小姐夏洛塔、被眾人喚為「媽媽」的溫柔聖母嘉娜、天賦滿點但不善整理的反差萌天才艾雅等,讓人不禁期待能夠搬上大螢幕,動畫化也相當適合。

嚴密的訓練過後,第三十九獨立小隊成立,她們要面對的不再是橫衝直撞的牛隻、與他校進行的模擬戰,而是真正的戰場,被下達第二二七號命令:「一步也不許後退」的戰爭。首戰是採取「逆包圍」的行動來解救被德軍包圍的史達林格勒,史稱天王星行動。在戰壕裡,耳邊響起的是轟隆隆的砲彈爆破聲、還有受傷的我軍哭天搶地的哀號聲,眼看敵軍的鐵甲戰車肆無忌憚的向前輾壓,手上的步槍衝鋒槍卻根本不是對手,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之下,手腳不聽使喚地發抖,可是想要活下來就別無選擇,只能繼續開槍!第一戰,她們損失了戰友,但也讓謝拉菲瑪意識到一件事:「死去的敵軍呢?看上去也只是二十出頭的他們,眼中始終滿是懼怕,他們再也沒有機會去擁有未來......」雖然此戰蘇聯大獲全勝,但在折損的八萬人裡頭,一個人的人命彷彿誤差值一樣,無人知曉。謝拉菲瑪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是為何而戰?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流法則.jpg

緣起是《莫斯科紳士》,想起那個優雅細緻的故事,不免讓人好奇作者暢銷的處女作是個怎麼樣的故事。意外的,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的讀,不知道是年代遙遠(1938年)的緣故、還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抑或是翻譯的問題、還是主軸偏向愛情故事的關係、可能還有標點符號的使用讓人理不清誰是發言人等,始終沒有辦法陷入故事裡頭,讀完的當下,竟然浮出「這本心得是該怎麼下手?」的逃避心態。但習慣留下點紀錄,只能很認真的讀了網路上對這本書的剖析了。

故事從1966年的攝影展說起,愷蒂在展覽作品中發現認識的男子,巧合的是,他同時出現在兩幅作品裡,但僅相隔一年的時間,男子的樣貌卻判若兩人。於是故事回到他們相遇的那個時刻,1937年的最後一夜,愷蒂命運的分水嶺。故事背景設定在1930末的紐約,大蕭條的時代接近尾聲,經濟正值復甦的前奏,二次大戰還遠在歐陸,那是個人們流連在爵士樂音中盡情搖擺的年代。愷蒂與室友伊芙在格林威治的爵士酒吧裡,結識了年輕迷人又有錢的銀行家錫哥。這場邂逅帶領他們踏入曼哈頓令人目眩神迷的上層階級,然而一場車禍意外卻改變了三人行 的關係,責任感蓋過了曖昧情愫。伊芙用腳上的殘疾與臉上明顯的疤痕換來了站在錫哥左右的命運,愷蒂則退出這走味的關係,但因為一腳踩上了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緊接著是一整年充滿驚奇與瘋狂的際遇,大大影響了她往後的人生。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中產階級的普通女孩如何擠身上流社會的故事。故事裡不乏多金的富貴人家、紙醉金迷的世界、派對、高檔餐廳、旅遊、度假山莊等,各種難以想像的糜爛奢華生活貫穿整部作品。女主角愷蒂遊走其中,但特別的是她憑藉的並非姣好的外在條件,而是她的博學伶俐讓她能在上流社會應對自若,彷彿她生來就是如此;她與燈紅酒綠的世界保持著微妙距離也讓她能保有自我,而這種飄忽感也讓人更想拉近仔細瞧一瞧;相較於大多敗給物慾與名利的女孩而言,她果斷放棄加薪升遷的機會、又放棄安妮的鑰匙,只能說她是個在上流社會中不大一樣的存在。雖然本書以1938這一年圍繞在愷蒂周遭的人事物為基底,並用愛情包裝,但內容更接近自我成長小說。比起普世價值的「成功」而言,看盡物慾橫流之後,愷蒂有她的覺悟,有她的人生哲學。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風酒店.jpg
Knibu海豐村,一個入夜之時,只有零星燈火亮起,像是偽裝成一艘夜航歸港的船。雖然燈光如四散星點,但卻因為命運,聚集了一夥來自各地的人。在這個兩大板塊、神話與人間、誕生與消亡交界的縱谷村落,一隻眼看著山,一隻眼看著海——他們的決定會是什麼呢?

故事從山的兩端展開。追著受傷白狗的男孩、逃離家庭暴力的女孩,是偶然抑或是命中註定,相隔好幾站火車站遠的兩人,意外潛入了山的縫隙,而有了短暫的緣分。無人知曉,這短短的交談、出口與入口的交換,在數十載人生中不過過眼雲煙的小事,卻帶給未來無可預期的巨大改變。

時間向前推進來到二十年後,故事書寫圍繞海豐的群像,有的時候是幾行,有的時候是數頁,寫一段經歷、一個念頭、一種執著。每個人的故事彼此交錯穿插,結成網,最後疊加成了沉積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艋舺謀殺事件.jpg

「艋舺龍山寺外,一漥水池,一具無外傷的半裸男屍,腰間縛有石頭,沉入池底。」假設這是你僅有的線索,你會怎麼進一步進行推論與調查?

充斥著推理作品的現今,相信大家都會往「他殺」的方向著手吧?光是「腰間的石頭」一證據,就知道意外、自殺、自然死亡的可能性低;但同時的條件還有「無外傷」、「屍體因泡水數日而無法辨識身分」、「大雨滂沱後無遺留相關物證」、「無符合條件的失蹤人口通報」等,在偵辦的最初,似乎就轉進了死胡同。調閱鄰近監視器、解剖以確認死因、DNA與指紋鑑定,大概是可以嘗試的方向。但如果時間倒退回到100多年前,在鑑識科學尚未發展的年代,或許也只能宣告為懸案了。

然而兩位主人翁臺北警察署特務巡查池中、《臺北新報》社會版記者花野倒是運氣挺不錯的,按程序通報法院,找來預審判官和負責驗屍的公醫一同處理時,覺察到在場有人的神情不太對勁,也讓迷霧中出現了一絲曙光,趕緊展開一連串的調查。意想不到的是,他們還捲進了料理屋千金松永芳枝綁架案、廈門(板橋)林家詐騙案、北部土匪(義勇軍)首領陳秋菊誘捕案等;更巧的是,這一切竟然環環相扣?!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些破碎的地方.jpg

還記當時閱讀《穿條紋衣的男孩》時,作者用極其輕柔、彷彿呵護著易碎品的筆觸,寫著鐵絲網兩端的友誼。九歲男孩的天真視角與口吻,述說著好似歌舞昇平的年代,但在隱隱約約中卻又透露著不尋常,直到故事的尾聲被迫嚥下了一大口黃連,那種心底被刨出一個洞的哀慟,即使好幾年過去了,這部作品仍然在心中留下一席位置。只是意想不到的是,相隔了16年後,這部作品竟然有了續作?!老實說,對於續作總是不抱有太大的期待,尤其是原作已經登峰造極,到達難以超越的境地。但對於約翰·波恩,我倒是滿懷期待,也就用了如此沉重的作品揭開這次的假期。

葛蕾朵,前作主人翁的姊姊,當時只是個美麗、不可一世的12歲女孩,是這本書的第一人稱,她與母親在事件過後倖存。然而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故事從2022年說起,她已是一位高齡91歲的老婦人,一個人獨居在海德公園旁的高級寓所,日子雖然看起來平淡,但她卻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她的父親,曾是奧許維茨的負責人。於是,故事退回1946年,從落腳巴黎開始接續下去。

這本書分為三個章節『惡魔的女兒』、『美麗的傷疤』與『最終解決方案』,其時間軸則是穿梭在2022倫敦與過去的1946巴黎、1952雪梨、1943波蘭、1953倫敦之間。用跳躍的時間,來闡述葛蕾朵這些年的傷,以及心境上從自欺欺人、逃避、到企圖報復,直到可以向人吐露。中間每看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崩潰,那種有如凝成團狀的憂愁便鯁在咽喉,甚至一度讓人喘不過氣,闔上書頁抽離情緒。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命運操弄者.jpg

如果你喜歡泰絲.格里森的《貝納德的墮落》、《漂離的伊甸》,或是喜歡好萊塢的犯罪類型動作片,抑或者對古文明「阿茲特克」感興趣的人,這本作品就是集上述大全。只是有別於一般作品從犯罪偵查角度下手,這部作品徹底地描繪著各種罪行,主要角色群行使暴力、販毒、器官走私等,一個比一個更心狠手辣,彷彿在這世界裡,他們是刀殂,其餘的僅是魚肉。而這樁泯滅人性的行動還是場跨國際的交易,橫跨了墨西哥、印尼、中國與日本,只是相對治安良好的日本,怎麼會成為事件的主舞台,背後的陰謀只能用「毛骨悚然」來形容。

故事以群像書寫,寫各個角色們的慾念,寫養出他們的經歷。童年創傷常是遠因,但也多的是一個差錯,讓整個人生翻覆過去。其中瓦米洛和土方小霜為兩條主線,只是遠在太平洋兩端的兩人是怎麼影響彼此的人生?故事以一心想逃離被毒梟掌控的家鄉的露西婭作為起點,從墨西哥輾轉來到太平洋的邊緣—日本。只是語言不通的非法移民要怎麼謀生,故事用很短的篇幅交待了她在聲色場所工作、遇到從事黑道工作的丈夫、進而產下男嬰—土方小霜,原本還稱得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在政府推動暴力團排除條例後,一切變了樣。為脫離貧窮與家暴,她竟落入從前最痛恨的毒品深淵,毒癮讓她的生活與家庭失能,直到最後引來殺機。在開場白帶出了主角小霜的背景後,畫面切換到墨西哥的最大毒梟「卡薩索拉兄弟集團」與「杜高犬集團」的毒品戰爭,在偷襲行動中倖存的瓦米洛為了復仇,為了東山再起,只得選擇暫時流亡國外。瓦米洛靈活運用他本身具備的精準判斷力以及懾人的魄力,迅速積攢財富,並招募最精銳驍勇的戰士,做好反撲的準備。不過在印尼蟄伏的期間,卻認識了一名讓他走上意料之外道路的日本心臟外科醫生,末永充嗣。末永,交通事故肇逃者,同時還是名器官掮客。

新的帝國版圖,便以瓦米洛的「家人」作為核心,向外輻射擴展出去。伊斯蘭恐怖集團、東南亞的華僑組織以及日本黑幫,都成為這個「巧克洛」帝國的根基。這門生意的發想,來自於愛,金字頂端的富豪對於家人的愛,成了罪犯謀取鉅額暴利的手段。一般的器官移植需要經過專業單位評估,並按照優先順位排隊等待,但是並非所有的病況都能夠等待,對於有錢人而言,跨國境的器官移植黑市交易成了必要之惡。在這血淋淋的交易中,又以心臟為最值錢的商品,畢竟捐贈心臟意味著捐贈者的死亡。但既然被稱為生意,就得有穩定的貨源。川崎的黑道假借「兒童福利組織」之名,從付不出費用的毒蟲身邊,網羅了家暴受虐兒、無戶籍兒童,並將他們安置在「光輝兒童之家」。這些孩子如同家畜一般,飼養的健健康康,只為了被屠宰,而且Made in Japan的產地,還讓買主得到「乾淨、健康」的品質保證。孩子的命被視如草芥的同時,「人體」可是很值錢的!角膜、腎臟、頭皮、血液……甚至剩餘的骨頭都有價值,只因為有些地區的人們相信人骨製品是能帶來好運的。書中縝密又寫實感十足的鋪陳,讓人不得不思考此種犯罪型態是否真的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進行著。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便的便利店.jpg

隨時想來杯熱咖啡或找個熱食果腹,抑或者本該到銀行郵局進行提領現金、繳費或是收送包裹的,甚至是列印文件、取票、訂年菜、買書等,這些看似無關的服務,在這個講求「便利」與「效率」的時代,全部被濃縮進一間小小的便利商店,有如萬事屋一樣,店員需精通各種本領,為顧客即時地帶來安心與便利。然而上述這些再不過的日常,卻沒有在書中的便利商店中登場。

這間便利商店地點不太好、商品選擇少、優惠也不高,生意想當然的好不了。這些條件在惡性循環之下,讓商店能苦撐下去的,全憑店長廉女士的理念:「給予店員們工作機會,直到他們找到更好的發展。」正因為廉女士的善意,她甚至還帶回來了一個讓這一切起了化學變化的角色─孤獨先生。孤獨究竟是名還是姓,連他本人也不清楚。在認識廉女士以前,孤獨不過是名全身散發酸臭味,酗酒又失憶,住在首爾車站的遊民。只是在因緣際會下,他接下了店裡臨時出缺的大夜班工作。

突然要與遊民成為工作夥伴,可以想像其他店員們心裡的微詞。要擺明著嫌棄也不是,要立刻接納也無法,但礙於是店長請回來的人,大家也只能將就著相處。塊頭很大,像頭熊的孤獨,雖然反應總是慢半拍,笨手笨腳的,加上講起話來結結巴巴,實在稱不上討喜,但在他來了之後,店裡的生意竟然變好了,店內的氛圍也變得柔和許多,究竟孤獨有什麼魅力?面對孤獨,各個角色從排斥抗拒、好奇猜疑的態度,也慢慢轉變為驚奇,甚至是感謝。撕掉孤獨的「遊民」標籤後,反而讓讀者更想知道他又擁有什麼神秘的過往,以至於淪落至此?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艾爾摩莎的瑪利亞.jpg

談到揭開台灣歷史序幕的大航海時代,你腦海浮出的是什麼呢?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還是與國姓爺的圍城之戰?但在北部的西班牙政權相對比較少被提及,究竟是因為臺灣開發由南而北的緣故,還是因為西班牙未留下現今可以觀光的景點?今年再度溫習了這段時期的歷史,很感謝基隆文化局對這段歷史的重視與考古研究,雖然聖救主城(聖薩爾瓦多城)在台灣國際造船場之下,考古挖掘難度高,但一旁的諸聖教堂倒是挖掘出建築遺構、21具遺骸與各時期的遺物,此地也將建立基隆第一個考古教育基地,預計2025年完工。

基於這樣的背景,作者身為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中子計畫的主持人,也就有了撰寫這部作品的契機。《艾爾摩沙的瑪利亞》一書以文學的想像串起有限的史料片段,作者以虛擬的十八封寄往西班牙的信件作為鋪陳,娓娓帶出這場跨時空之旅。故事中,我們在西班牙軍官若望的視角裡,經歷了西班牙殖民16年的興衰,從最初如何打破當地馬賽人的戒慎與懷疑、在補給船未抵達時如何與滬尾人交易、在哆囉滿的黃金探險、為了擔憂荷蘭北上而擴展勢力至噶瑪蘭、甚至前往菸草島尋找銀礦,當然也免不了後來的撤守淡水,以及兩次的聖救主城之戰。因為是歷史小說,在早知結局的狀況之下閱讀,驚喜的感受多少打了折扣,實在可惜。但對於第二次戰爭開城的描繪,雖然只是出於想像,但很喜歡這樣的編排。

故事場景坐落於雞籠(今和平島),但因應大航海時代的背景,故事也延伸到西屬菲律賓,甚至是實施海禁與禁教的日本(看著「踏繪」與「穴吊」等打壓形式,真是讓人從心底升起惡寒)。在那個以3G(God、Gold、Glory)作為人生目標的時代,對於多神信仰的馬賽人與華人,以及一神論的天主教信徒,要怎麼去互相理解與融合,書中有不少的著墨,而艾斯奇維神父帶去日本的「瑪利亞觀音」也十分巧妙。作者藉由主角的經歷,來省思看待「十字架與刀劍」,說到底伴隨著殖民的傳教,不過是以天主之名,以教化野蠻之名,去行剝削獲利之實罷了。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jpg
用7百頁的篇幅,寫了長官視察前7天的天翻地覆,而這都要回溯到十四年前,只有短短7天的昭和64年所發生的綁架撕票案。若非書腰直接點名是推理小說,看到這個數字,還以為是隔壁鄰居家的5月35日呢!巧合的是,這兩件事也都發生在1989年,只是真實世界版的,沒有緝捕兇手的橋段罷了。

十四年前,D縣一起綁架撕票案,即便家屬積極配合,也備妥兩千萬贖金,仍然沒有換回7歲女童一命。而事件後卻緊接著天皇駕崩,轟動一時的撕票案,少了熱度,再加上沒有關鍵證據,竟然就懸而未結了十四年的時間。本來事過境遷,除了受害者家屬不可能跨過這個坎外,對於外界而言,那就只留有符號的象徵。但在追訴期將屆之時,突然有東京高層要來視察,還打算到被害人靈前上香,宣示破案的決心,只是卻被家屬拒絕了。

為了讓高層視察、現場記者會順利進行,D縣警公關長三上既要說服被害人家屬、又要讓因為匿名制度引發不滿的記者乖乖照著劇本走,忙得焦頭爛額。只是具有28年刑警資歷的他,卻嗅到一絲不尋常。不論是家屬,還是當年參與的案件的刑警,甚至是警方高層,好似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月殺手.jpg

「時節來到五月,土狼在大得叫人發慌的月亮下嚎叫,此時體型較高的植物,開始逐漸淹沒那些小小的花朵,偷走他們所需要的陽光與水。小花的花莖斷裂、花瓣萎謝,不須多時,它們就已經被埋沒在地底。是以,歐塞奇印第安人稱五月為『戮花月』。」全書開頭以充滿詩意的文字,來隱喻著這場殘忍血腥的風暴。

在各國的開拓史裡永遠不缺悲劇。一個世紀前的美國,居住在奧克拉瑪州的歐塞奇印地安人,在大西部時代開始時被驅趕到荒蕪貧瘠的土地上,拱手讓出了富饒的土地給白人開墾,沒想到這塊岩石土地下竟然蘊藏著巨量石油,從此被驅趕的印第安人轉眼間變成美國最富有的一群人。然而龐大財富的降臨,隨之而來的便是謊言、剝削甚至是殺機。

雖然書的封面明白指出是「美國連續謀殺案與FBI的崛起」,但我沒預料到閱讀這部紀實作品就像在觀看紀錄片一樣,書中附上不少相關人物、建築的照片,還穿插著各方的證詞、或引述媒體報導,彷彿在看一本具有小說筆法的報導文學。由於這個案件過於曲折獵奇,在劇情的鋪陳與推動上不但不會讓人覺得生硬,反而讓人迫切的想要知道後續真相。

文章標籤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