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emepfn_460x580.jpg

在「當時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引起眾人譁然的『女作家的殞落』事件」之前,我就曾耳聞這本書,但事隔一季,我才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思捧起這本讀了令人覺得感傷的受害者自白─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這個故事可以很簡單,讀文學的狼師誘姦了讀文學的小女孩,一個才十三歲的小女孩;但這個故事也複雜到讓思琪多年的夜哄不成夢,最後瘋了,甚至選擇自縊了,雖然自縊的是林奕含,而非房思琪。

 

讀這本書不免有種偷窺的羞恥感,書中的文筆細膩、詞藻華麗、用典講究,充滿著聯想、象徵、隱喻、修辭,但卻也赤裸裸的。彷彿她抽離了案發現場,像是在客觀的描述與她無關的記憶,她用著精緻的工筆,一筆一畫勾勒著細節,一幕幕像是被緩速播放似的,讓那些不忍卒睹的過往能被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來,除了為了畫下警世駭人的地獄圖之外,大概就是林奕含想藉此傳達的『當你在閱讀中遇到痛苦或不舒服,我希望你不要認為『幸好是一本小說』而放下它,我希望你能與思琪同情共感。』

 

書中分為三個章節:樂園、失樂園、復樂園。

 

在第一個章節用簡短的篇幅,多藉由旁觀者怡婷的角度,從幼時的懵懂無知,寫到思琪夜裡的大哭,最後從警局帶回發了瘋的思琪。先有了結局,才開始回溯思琪為何會走向毀滅。

 

李國華利用思琪「用文學教養自己」、「受限於傳統貞潔的價值觀」這點,只要精緻的搪瓷娃娃覺得自己髒、覺得羞恥,便可以用自尊心縫起她的嘴,多麼可怕老練的手法啊。然而思琪要活下去,要讓自己好過一些,只能假裝「老師是愛她的」,只要是愛,那做什麼都可以了吧?就算愛意的背後是滿滿的精液……思琪只能不斷催眠自己、洗腦自己。在文中,思琪多次形容自己是快樂的,是幸福的,但接著的卻是「遂哭了起來」,那是多麼巨大的痛楚,如同文中寫道「人只能一活,卻可以常死」。於是,房思琪的一生就折斷了,硬生生的被支解,從此,她成了她從前的贗品。

 

書中除了思琪這條主線外,還有住在同一棟豪宅裡的許伊紋支線,一個「白天被上,晚上被打」的年輕少婦,和思琪同樣美麗,和思琪同樣愛智,和思琪同樣「都是你的錯,因為你太美了」。書裡用了「俄羅斯娃娃」來形容她們倆,一個大的,一個小的。除此之外,他們同樣是性別暴力下的倖存者,是父權社會下的犧牲品。反觀加害者呢?

 

溫良恭儉讓。溫良恭儉讓。溫良恭儉讓。

 

在「復樂園」的最後是一段圓桌戲碼,一桌的左鄰右舍嚼起舌根,談笑風生,而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李國華的一翻言語,甚至還被解讀為「聽不懂的話定是有道理的話」,而思琪呢?只換來鄰居一句「我就說不要給小孩讀文學嘛,你看讀到發瘋這真是……

 

在圓桌上「所有人都笑了。所有人都很快樂。」一派和諧的模樣,倒是成了我眼中最噁心的一幕,這個畸形的社會怎麼會長成這個樣子?標題用「復樂園」,「復」的究竟是誰的樂園……

 

 

讀完這本書,不可能不覺得沉重,但我們必須知道的是:「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

 

我們檢討被強暴的女孩愚蠢無知,我們同情啜泣的妻子,我們冷嘲熱諷,我們狩獵般的翻出腥羶色的內幕,我們被下一個新聞奪走注意力,我們事不關己的偽善無知,我們對於他者的痛苦是沒有想像力的,一切的一切,社會默許了,於是,那些受了傷的小女孩被消音,她們只能困在永無天日的牢籠裡,舔拭著靈魂被刺穿的瘡,煎熬著撕心裂肺的痛楚。

 

 

在訪談中,林奕含提到「我們不應該假裝自己沒看過世界的背面」,這本書不能救贖誰

,也不能制裁誰。但我們應該去正視這個議題,不論身為家長、教職,或是任何人,我們該積極的去同理、關心,我們該去教育、防範,直到這個社會不再有下一個房思琪。並且讓孩子知道「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不能礙於教養而縱容犯罪,當然除了「保護自己」是重要的,不能「傷害別人」,學習尊重、自制更是急迫的。

 

這本書雖然有「人物不夠立體、情節稍顯庸俗、過度堆砌文字」的問題,也或許沒有一般強暴議題相關的小說,如Chevy Stevens的《失蹤之後》般的強烈程度,但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如何被擊碎的真實生命歷程,是一個該讓孩子們知道的「房思琪的故事」,好讓這個社會能像伊紋和怡婷一樣,透過這本書「不用親身經歷,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擁抱著思琪的痛苦,連思琪的份一起好好活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