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典鋼琴大賽為主題,章節分成報名、第一、二、三次預賽和決賽總共五個章節,書中沒有煽情的橋段、沒有過分戲劇化的橋段,但卻同時摘下了「直木賞」和「本屋大賞」,以及各大排行榜的第一名,史無前例的超高評價究竟為何?
舞台設定於受到全球矚目的芳江國際鋼琴比賽,而這次參賽的除了來自世界各地著名音樂學院的學生之外,也不乏一些極具特色、讓人意想不到的參賽者:家裡飼養蜜蜂,獲得已逝傳說音樂家推薦的風間塵;以天才少女出道,卻在母親逝世後從舞台消失的榮傳亞夜;不論外表還是琴藝皆能擄獲人心,有茱麗亞音樂學院王子之稱的馬薩爾;年齡已達上限、平常在樂器店上班的高島明石。
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們看著這四個來自不同環境下的參賽者,如何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戰,除了體力上極大的負荷外,更多的是強敵環繞帶來心理的煎熬。看見諸多優秀的參賽者,再反觀自己的能力與極限,要如何克服排山倒海而來的自我懷疑,他們有躊躇也有擔憂。雖然故事中盡是天才角力,他們沒有遇上指法、背譜、反覆練習等困難,對他們而言彈琴就只是把原本埋藏在鋼琴黑箱子裡的音樂挖掘出來罷了,但作者沒讓作品只流於天才間的較勁,所以安排他們不斷反思「音樂之於自己究竟是什麼」、「要成為怎麼樣的音樂家」、「想看到如何的音樂風景」等,而對於自己最愛的音樂,他們義無反顧的去牽起與音樂的羈絆。我們也能清楚看到這四人在相遇後,從迸出的火花中是如何互相影響,不論是對於音樂的理解,還是自我的覺醒。他們沒有要打敗對手,而是惺惺相惜的從互相依賴中成長,如此的正向情誼,無疑是這本書獲得高評價的一大主因。在這本理應充滿競爭的作品裡,卻不見那種為了輸贏不擇手段的選手,也不見輸了之後無理批評謾罵的橋段,作者只著墨在為了夢想拚盡全力的部分。
一般人眼裡「學音樂」本來就是所費不貲的投資,若是以成為音樂家作人生目標,那不論是人力或者是財力,都是難以想像的付出。然而,能從中脫穎而出的卻是鳳毛麟角,所以在世人眼中那總是不用為生活煩惱的有錢人家的舞台。而故事立基於國際鋼琴大賽,所以在這些主角之中除了高島明石,皆是萬中選一的天才。明石就像有著那麼一丁點天分的普通人,只是光是有夢想,真的有實現的可能嗎?除了外在現實的壓力,還有對於自己多渺小的了解,那都是一道道打擊的力量。而音樂帶來的感動讓他最後下了什麼樣的決心,他能不能過關斬將進到最終決賽?作者在描繪「天才」與「命運」時,倒是給了很美的詮釋。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很特別,並非以主角的單一觀點去做發展,也不是從主要的四個參賽者的角度去分別帶出各章的進展,而是藉由參賽者們、評審、家屬、記者、舞台總監、調音師、樂團指揮等人,在同樣的時間以不同的視角去詮釋,每首曲目裡有的時候是獨白,有的時候是輪唱,在視角不斷的切換之下,讓我們理解曲目的背景、選曲的用意、評審對於演奏手法的看法、聽者所受到的衝擊等,細膩的描繪讓讀者的感受更為飽滿。而作者透過深厚的功力將聽覺視覺化,把旋律用文字具象出畫面來,再編入細膩的情感,讓不熟悉古典曲目的讀者也可以彷彿漫步在原野上、徜徉於宇宙間、感受拍打在身上的浪花,如此的情景交融之下,讓人感受到音樂的美好。然而在六百多頁的篇幅裡,作者千變萬化的描述方式,就像透過萬花筒再看世界一樣,是多麼的華麗無瑕。
而作者厲害的部分還在於用精簡也精準的筆法,在無形之中讓我們了解了所謂的硬知識,不論是鋼琴大賽的流程與進行方式、環境對調音與收音的影響、曲目的背景與演出訣竅、演奏鋼琴協奏曲在與交響樂團搭配的時間差、舞台總監在場控上要留意什麼等,作者把細節埋在故事裡,讓人絲毫不覺得突兀,也讓故事更顯完備。另外便是作者成功的塑造了鮮明的角色性格,不論是天真極具個人特色的風間塵、早熟卻開朗單純的亞夜、擁有王子形象卻又純情的可愛的馬薩爾、平凡卻又不希望平凡的明石、積極push亞夜往前邁進的小奏等,每個角色甚至是配角都有其矛盾的地方,但卻都是讓人很想好好珍惜的角色。
這本書談的是音樂,但卻也不只是音樂。在書中主角們所追求的其實與我們無異,書中寫道:「一旦嘗過『那瞬間』的滋味,便無法逃離那股歡愉。因為『那瞬間』如此完美,只能用至高無上的體驗來形容。」這可以用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來解釋,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投入一個活動,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端的享受,以至於會不惜代價的全然投入。而在深入投入時,便會引發快樂、幸福、滿足感,使得人們一再只是為了自我愉悅目標而重複那些經驗。書中的主角為了享受到那種快感,花費所有的心力在讓琴藝更臻完備,那我們呢?我們可曾為了我們的夢想付出了什麼?如果曾經經驗那種時間飛也似的愉快時光,那會不會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選擇」?正因為不論是音樂還是各行各業,都有所謂的「至高無上的一瞬間」,所以別因故事背景而誤以為這本書是懸在高塔、遙不可及的故事,它其實也能讓讀者產生共鳴。
而故事的結局,有別於前三次預賽的公布入選名單,作者讓這部分留下了給讀者的想像空間,雖然在最後一頁有名次,卻沒有說明評審的觀點與看法,這讓人不免好奇對於評審而言「什麼才是他們想要的音樂家」,除了才華之外,是要穩定度、可理解性,還是還有其他因素?這樣的安排雖然讓人玩味,卻也不免有些許疑惑哪。是說,在此特別強調不要像我一樣手癢不小心翻到最後一頁,那種直接看完名次再回頭看決賽,期待的心情大受影響啊。
在讀這本書的同時,建議大家搭配著youtube欣賞,有直接按照登場序的曲目單,讓讀者更容易貼近書中內容,讓閱讀成為樂讀,那會是極棒的享受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