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的名字呼喚我.jpg

夏天那麼短暫,愛情卻如此長久。

 

十七歲的男孩艾里歐遇見了來自美國、擔任父親研究助理的奧立佛,他們共度了短短六星期的夏日時光,只是反差甚鉅,卻又極其相似的兩人之間,卻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無緣在去年金馬影展時一睹這部備受讚譽的作品,慶幸很快就有文字版可以欣賞。在故事初的翻譯讀的我很出戲,即便文字和意象都很優美,但可能還是詰屈聱牙了一點,好在撐過前二三十頁後,頓時感到柳暗花明,讓我一口氣讀到夜深人靜。

 

「究竟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故事第一章節,艾里歐的腦內小劇場鋪天蓋地而來,對於那個大喇喇地、奔放不羈的男人的一舉一動,艾里歐有一千種揣測和解讀,百轉千迴的細膩心思都快絞得自己要窒息了,但身為教授之子的他還是把文學、音樂、哲學、藝術化作文字,迂迴,再更迂迴,每一次的應對都要斟酌再三,雖然不時弄巧成拙,但不論內心如何激昂仍然要故作不在意和冷淡以對,只能小心翼翼的巧妙地維持兩人的距離。作者用精緻的文字細細地描繪艾里歐在若有似無的曖昧下既躁動又隱忍的種種糾結,細胞裡的理性和瘋狂同時叫囂,卻又不敢大肆宣揚,深怕躁進只會親手毀掉一切,艾里歐被那種想得太多、想得太深的壞毛病著實害得不淺。可是正值情竇初開十七歲的艾里歐怎麼有辦法只是迂迴的試探?

 

之後,在莫內的崖徑、在羅馬的靈魂聖母教堂,作者用著大膽又內斂含蓄的手法倒數著日子,只是離別的那一天終究要到來……然而,這個故事不論是停在原著或是電影結束的時間點都很美、讓人悵然若失,不愧是榮獲最佳改編劇本的作品。

 

不同於以往這類型題材作品的隱晦壓抑,我們可以看見艾里歐的勇敢與積極,不只是面對自己赤裸的慾望,他也學習如何與妒忌、傷感、不安等情緒共處。明知道這段感情有六個星期的期限,他仍願意掏心掏肺,為的只是留下回憶,讓往後的日子還有得懷念。只是這種清楚知道雙方的處境,然後無聲的遠望與等待,真的是讓人心痛。

 

這部作品除了成功塑造艾里歐鮮明的形象之外,他的教授父親對兒子的支持,也讓人非常動容,他說:「只有一生的一次機會,你應該要以你喜愛的方式,去使用你的心與身體。我希望你享受你的每一刻,每個心動的時刻,以及每次的流淚與哀傷。」、「如果有痛苦,就去照料;如果有火焰,也不要掐熄,不要粗暴地對待它。讓我們夜不成眠的退縮可能很糟,但眼見別人在我們願意背遺忘以前先忘了我們,也好不到哪裡去。為了用不合理的快速治癒問題,我們從自己身上剝奪了太多東西,以致不到三十歲就已經破產。每次重新開始一段感情,能付出的東西就變得更少。為了不要有感覺而不去感覺,多麼浪費啊。」「我不羨慕痛苦本身。但我羨慕你會痛。」面對於兒子的困境,能做到如此的父母,直到今日可能還是少有吧?

 

我想這部作品不能只是被歸為同志文學,它篆刻的是愛,它訴說的是成長,它教導我們好好去感受人生的每一個時刻,因為那都是滋養我們成為我們的必需品。讀這本充滿感官刺激的義大利風情作品,很適合拿來緬懷年少輕狂的悸動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