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漢娜.jpg

十七歲的女孩、一個裝有七捲卡式錄音帶的匿名包裹、十三個相關人物與一張標註著紅色星號的地圖,揭開一根根稻草壓垮人的真相,這是一部既是控訴也是吶喊的遺言。

 

我們可以以一句簡潔的「霸凌而導致青少年自殺」而帶過這個故事,也可以深入的去理解事件的成因,並且引以為戒。一開始,作者用充滿懸疑的手法,讓讀者的好奇心被狠狠的激起:「主角收到自殺同學(漢娜)寄發的錄音帶,裡頭訴說的是害她走到這一步的原因,以及錄音裡藏著加害者的秘密。」

 

大概是我同理心不足,前幾段錄音內容讓我覺得冗長,一來是覺得「好像沒那麼嚴重,是心思過分細膩敏感嗎?」,不論是新聞或是生活裡所見所聞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二來是覺得「明明可以解釋清楚的,她卻放任謠言四起」。但畢竟每個個體的感受不同,有的人就是會把別人無心的話語擱在心上,無法一笑置之,然後漸漸潰爛到承受不住。而隨著故事的進展,雪球愈滾愈大,也漸漸可以理解她的絕望,但並不是後期事件演變得誇張,而是疊加累積的問題,長時間的「孤立無援」、「得不到認同」、「不被理解」,甚至被「惡意中傷」或者是「漠視」,在有意無意間,一點一滴地剝奪了漢娜的生存意志。

 

然而,在於校園霸凌事件上,除了同儕之外,如果能有家庭或是師長、情人的陪伴與支持下,或許還能走過,但漢娜卻一無所有。因為被背叛而失去信任的勇氣,也因此築起自我防護的高牆,在自我封閉的情況之下,讓人既難察覺,想靠近、或是伸出援手也不得其門而入。如此惡性循環之下,自然而然的她會開始對自己感到質疑,仇恨這個世界,遂自我放棄。

 

說實話,這十三個人之中,撇除少數的惡人,其實他們的所做所為倒也不是多麼令人髮指的過錯。但就像蝴蝶效應,每個事件彼此環環相扣,一個挫傷雖然不會要了人命,但一刀又一刀的劃在身上,卻也會讓人失血過多而亡。作者藉由漢娜的口述讓我們走過她曾經歷的慘痛,讓我們理解到「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對別人做的事,將如何影響他的一生」,我們必須謹言慎行,盡力避免製造傷害,因為我們一時的「逞口舌之快」,或者「選擇旁觀」,都可能造成受害者一輩子的傷。而這些傷,很多時候並無法有「時間會帶走一切」這句話的效用。

 

雖然,網路有不少評論覺得結局收的無力,有虎頭蛇尾之嫌。但我個人倒是覺得這本書後勁很強,雖然初始的設定很巧妙,但是故事尾聲的處理更深得我心,看著漢娜最後在徹底放棄自己與又燃起一絲希望的掙扎之間徘徊,讓人更加覺得心疼與不捨。而男主角雖然來不及挽回漢娜,但卻願意改變,也象徵著不是純然的絕望,算是我預料之外的收尾。

 

在網路上查書評之際,查到更多的是改編成影集後的評論。影集的篇幅較長,對於出場的那十三個關係人都有背景的介紹,在有家庭背景的包裝下,人物的行為也變得更可以理解,彌補了原本書中單一視角造成的「人物立體性」的不足。雖然故事以雙線同時進行,漢娜錄音內容與主角的思維舉動兩線,但漢娜口述的篇幅比例較大,對於人物的描述多少還會有不夠客觀的問題存在。另外,影集在結尾的處理似乎更甚原著,主角在聽取錄音之後,並不像書中呈現留白式結局,而是有積極採取行動,也讓惡人繩之以法,算是比較完整,也大快人心的處理方式。

 

以影集的劇透與評論而言,要我選擇推薦原著或是影集,如果有時間,或許後者會是更加選擇也說不定。

 

這本書以劇情而論當然有其價值,也很適合給家中有青少年的父母閱讀,但說真的漢娜「美國青少年」的思維,有時候真的是「中二」到讓我缺乏耐心;另外,讓男主角被捲入事件裡,而且到很末段才解釋他收到包裹的原因,不得不說,他才是超可憐的苦主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