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沒見的好友以一句「你將會成為第二個奧斯華(被指控暗殺甘迺迪總統)」、「你將是殺了首相的代罪羔羊」,而且大塊頭追兵正持著霰彈槍從後頭追來,你的反應會是如何?
想必是……
塊~陶~~啊~~~~!!!!!!!!!!!!(腎上腺素分泌到爆表,以手刀狀百米速度逃跑
然而,這部作品的男主角青柳正是這個衰鬼,一個安分守己的送貨員,凡事認真謹慎,待人親和友善,甚至有時候還顯得怯懦害羞(?),到底怎麼會和「用裝了炸藥的遙控飛機在大庭廣眾下暗殺首相」這件事扯上關係?
從一開始連續兩小部的『事件的肇始』、『事件的訊息接受者』皆是從「旁觀者角度」去切換,讓人預測大概是一部從為數眾多的目擊者的所見聞去串起來的故事吧?可是第三部卻是『事件發生的二十年後』,這種一開始就把結局說死的做法,立刻讓人覺得種種可疑,與事件絕對不是如此單純的想法躍上腦袋。雖然不得不說第三部的各種陰謀論的解說讓我覺得沉悶到有點讓人昏睡,但撐到第四部『事件』時,也就可以理解這部作品的發展方式:拼湊伏筆!作者運用20%的頁數,把80%的故事用快轉的速度帶過,然後再來一一拆解。
這種被「有權力的不知名高層」給嫁禍陷害的題材,在好萊塢電影可能不只一打,比較有趣的是:青柳既不是特務、也不是什麼特殊的高級知識分子、更不是什麼關鍵性證人,他就只是『真的很衰』而已,所以要智取不行,要武打也無法,要運用神秘人脈更是沒有門路,用來用去充其量只有一個招式:「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但好在他平日有好好做人積積陰德,所以分手多年連小孩都生了的前女友、以前相處過的搖滾前輩、路上巧遇的小混混、樓梯間在吃章魚燒的阿伯、曾經搭救過的女明星、甚至是手刃無數的連續殺人魔都紛紛出場獻上一己之力,但在警方的天羅地網,和媒體的唯恐天下不亂的情況下,究竟能不能突破出一絲生機呢?
不得不說作者真的是很在行「撒伏筆」這件事,每一個出場的角色就算只有一句台詞,他在後頭也肯定有戲份,只是要怎麼影響「大脫逃」的方式不大一樣就是了。本書五百四十多頁的篇幅,大概超過四百頁都在描述青柳如何點滿他的逃跑技能,雖然劇情時間不過經歷兩天,我一個旁觀的讀者都默默覺得腿有點痠了(一種作夢時候也一起在逃跑的feel)。但如果你覺得劇情只是在描寫多元方式的逃跑,那就小看了這本相當厲害的作品!這本書的時間軸除了前述提到的大架構之外,中間插入了大量的回憶,透過青柳與前女友晴子的角度去鋪陳出各人物的性情、彼此間的羈絆,與各角色可能發揮的功能。然而大量的時空跳躍一點也不顯得混亂,反倒是把故事的節奏的緩急控制得恰到好處,也讓我們再次緬懷那已逝的、無憂無慮的青春。文中青柳重複的呢喃著The Beatles的《Golden Slumbers》歌詞,也象徵著青柳對昔日友情的懷念,只是劇情就會不會如同The Beatles在那張專輯的最後一首《The End》一樣呢,也只能翻到最後的尾聲才能知曉了。
至於這到底算不算得上是好結局?我想作者應該也深思過「小人物」對上「大政府」就像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根本毫無勝算可言。能獲得刻著「優」的小花印章,我想有這樣不落俗套的安排已經讓我心滿意足了。
除了主線劇情之外,這本書值得探討的還有「面對特殊緊急事件(恐怖攻擊)政府公權力是否能無限上綱」、「以公共安全為由,除了監視器之外,竊聽與竊取電磁波內容要如何保障個人隱私」、「在場有無辜民眾,官方在槍枝的合理行使權界限為何」、「要如何防範媒體為了利益而罔顧第四權而行興風作浪之實」、「民眾對媒體的盲從性與獵巫行為會對受帶者帶來如何的傷害」等問題。當媒體協助政府達成特定政治目的時,雙方對民眾洗腦形成的集體意識,在這樣的共犯結構之下究竟要人民何去何從?看完這本書覺得很厲害的同時,這些問題卻沿著背脊爬上,只留下冷汗,我想那是除了結局,作者真正想要傳達給讀者的吧。
這是我第一次讀伊坂幸太郎,布局精巧、節奏明快,會讓人不忍停下來喘口氣的作品,彷彿在看一部熱血電影似的,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那麼多讀者會把他的作品視為必讀,真的是不容錯過的好作品呢!
真要說小瑕疵的話,就是裡頭的小孩子都太過聰明,而警方的形象也過分一致了(雖然有兒島先生),本來一直以為會有什麼倒戈的力量,或是意想不到的背叛什麼的,看來熱血的故事,雖然可以有犧牲,但不能有不搖滾的事哪!!!(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