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斯德哥爾摩情人.jpg

智利推理小說家克里斯托瓦與妻子因為政治不正確而選擇移民到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夫妻多年間也從熱情趨於平淡。偶然間,他發現身兼演員和古董交易商的妻子馬賽拉的皮包裡竟然藏著一袋情趣衣物,閃過他腦海的第一個念頭─外遇?!在氣憤、嫉妒、猜忌等種種情緒驅使下,他扮演起偵探展開跟蹤與調查……

 

同時,鄰居的妻子死於用藥過量,而其幫傭不久也遭殺害;妻子的父親也因為過去為政府工作而遭到迫害,整天面對媒體與法院的攻訐撻伐。當一切都攪和在一起時,克里斯托瓦發現妻子和陌生男人驅車前往山區的宅邸,本來打算來個人贓俱獲,卻聽見妻子與人發生口角,在一時情急之下,克里斯托瓦出手解圍,但卻不小心失手砸死對方……

 

聲稱目擊行兇的嬉皮(喜歡安娜·瑪利亞·馬圖特《良心》的引用)、撞見他們手持凶器與物證的鄰居、突然來訪的探長,再加上妻子出軌的真相仍未水落石出,克里斯托瓦把這些理不清的線索、看不到出路的頭緒一一埋進自己正著手的小說裡,在他心中認定,小說需要建構在足夠的事實之上才不會顯得空洞,但又同時害怕這會成為指控他犯下殺人罪刑的證據,在這樣矛盾的心態下,卻讓他有了空前的創作熱情。

 

雖然「外遇」是相當常見的創作題材,但融合了情愛、兇殺、亡命、偵探等元素之外,還大量描述了智利政局亂象、瑞典社會氛圍與民族性,另外因為作家與古董家的設定下,也有也提及不少浪漫派音樂、文學作品與畫作,讓人除了能理解主線劇情之外,也能較了解克里斯托瓦為何會有些異於常人的想法,像是過於豐富的想像力而造就他類似被害妄想症的狀況;對於自己外遇,他聲稱是為了維持夫妻關係和諧,卻不能接受妻子疑似外遇;他自卑又自負的性格,再加上無止盡的鑽牛角尖和多疑,讓原本能以「正當防衛」作結的案子,衍生到無法收拾的地步。說真的,或許是第一人稱的關係,讓內容有大量的內心戲,以致我實在是不喜歡這個主角啊,也讓我時常覺得某些片段稍嫌冗長和瑣碎了一些。

 

在故事的尾聲,突然把張力拉到最大,不得不說這段爆炸式的安排成功的讓空氣被壓縮,好像一切就停格在那個所有人瞠目結舌的畫面。更厲害的是最後兩個章節,這可以說是不在預料內的發展,畢竟克里斯托瓦一向覺得故事本應缺乏意義,不需符合邏輯秩序,如此慌亂無政府狀態的形式才更接近常理。而這樣的包裝則讓這本書回歸到推理小說的形式,雖然有部分的留白,畢竟是透過第三者的解讀與猜想,卻也讓人釐清事情背後的真相。至於妻子的秘密,其實我在最初就有發現諸多不合理的細節,只能說克里斯托瓦被怒火沖昏了頭,所以直到最後還是被瞞在鼓裡。而摻雜相當大量真實自白的文學作品能不能當作是供詞這也是很不錯的切入點,最後一章幫一整本書加了不少分,可以說是非常漂亮的收尾。

 

最後,我本來一直以為書名的「斯德哥爾摩」是指那個著名的心理學現象:「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認同加害者的想法,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可惜的是,似乎那就只是純粹的地名罷了,害我在閱讀全程都很認真在分析角色之間的各種可能性的說。結論,這是一本少見的結局比正文更好看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