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595143.jpg.png

說來慚愧,這本是跨年在通勤時看的書,但最後一篇竟然拖了要半個月,等到要寫點東西時,一個月就這樣虛擲掉了……但得先澄清的是,這絕對不是這本書不夠好,相反的,這本書遠超乎我的想像。想想一百年前的文學家,筆下的世界是如此的犀利、冷峻、簡潔有力,看得我忍不住在網路上尋找其他短篇作品。如果用現代的作者來比擬,有點「古典味的乙一」的感覺,讓人時時一邊讀一邊泛起一陣陣的雞皮疙瘩。

 

這本書分成十個短篇,每個篇幅長度不一,但相同的是芥川在故事節奏上掌握得相當精準,時而急遽加速,時而戛然而止於半空中,彷若搭上隱形軌道的雲霄飛車,完全被故事牽著走;對於氣氛的營造與堆疊,芥川可以是豪放不羈的畫家,卻也能透過文字描繪,讓周遭的氣溫驟降個十度,陰森的氛圍,讓人毛骨悚然;另外芥川的選材新穎,但卻也能看見社會的縮影;而他善用俏皮的筆調進行辛辣的諷刺,故事篇篇寓意深遠;至於人物性格與其心理轉折上絕妙的勾勒,也能瞥見芥川的價值觀;另外,芥川的構思與布局精巧,就像在讀者眼前搖晃著誘餌,逼得人只能屏氣凝神的不斷讀下去。

 

以下選幾篇做簡單介紹:

 

首篇﹝地獄變﹞中可看見芥川對於藝術的執著,藉由畫家良秀的癲狂來傳達出,偉大的藝術誕生,必須不怕悖德的犧牲。但是為了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難道就應該不論任何代價,在所不惜嗎?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可以看到各種內心的狂亂、矛盾與衝突,對一直患有精神疾病的他而言,或許這也是推他走向人生終點的諸多原因之一吧?

 

第二篇﹝羅生門﹞的篇幅短,第一次看完覺得愕然,就像想用手攫取空中的霧氣似的,只是徒勞。不大能理解主角瞬間的轉變,也不能理解這和現今對羅生門的解釋有何干係,只好上網尋求解釋。才了解到芥川是透過故事批判現今「為了生存」的利己主義,內心善與惡的搏鬥,怎麼也敵不過利益這件事。然而,現今對「羅生門」的解釋:「人們各說各話,卻都言之成理,而模糊了真相。」這與原作其實是有出入的。這是起因於黑澤明導演將芥川的﹝羅生門﹞與﹝竹藪中﹞兩部作品融合改編,而這部叫座的電影,才讓「羅生門」與「各說各話」牽連在一塊,不然這理應是﹝竹藪中﹞的劇情才是。

 

雖然[竹藪中]並未收錄在本書,但這倒是相當高明的一篇作品。作者只作客觀描述,沒有提供任何有傾向性的結論,是篇具有朦朧性和答案多解的作品。雖然多少會讓人覺得:「不帶有某種程度的難懂性便不叫藝術。」但小說中曲折迷離、真偽混雜的事件和陳詞,讀者得按照各自的感受去剖析答案,這才是讀這篇作品最大的享受吧。

 

第三篇﹝阿富的貞操﹞倒是反映了「善的感化與救贖」,阿富的善良不僅救了大花(主人養的花貓),也維護了自己的生命與尊嚴,另外還讓原本欲逞兇的阿新踩了煞車,而多年後的相遇也是很漂亮的安排,說明了一個人的成功,來自於善良與自制力。

 

而成名作﹝鼻子﹞是個幽默俏皮的故事,雖然表面上是談到禪智內供為長鼻子而感到困擾,但實質卻談到人的矛盾心理。人們往往能對不幸者表示關愛和憐憫,但當不幸者一旦擺脫不幸時,卻不是為之慶幸,而是嫉妒、諷刺,甚至攻擊的這種病態心理。

 

其中我相當喜歡的一篇是﹝報恩﹞,這篇由三個人的告解串成,每個人的段落結束正都達到劇情的高潮,讓你迫不及待接下去看其發展。大盜阿媽港甚內、富商北條屋彌三右衛門和其子保羅彌三郎三人之間錯綜複雜的恩與報恩的關係。其中談了盜亦有道,為了報恩究竟能做到怎麼樣的付出?全篇充滿濃厚的人情義理,相當感人。

 

接觸了芥川龍之介,才能理解為何他的作品會成為教科書選材,也能了解到為何日本文學獎(芥川賞)要以他去做命名,如此饒富興味的作品,真的很適合把他所有的作品都拜讀一翻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