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jpg

怎麼樣的傷害可以製造恐懼?讓一個原本對自己有高自尊自信的女性在一瞬間成了受驚嚇的貓?除了待在密閉的空間之內,還要反反覆覆的檢查所有門窗的鎖,只為了不讓自己被懷疑與恐懼淹沒?我想多數人在腦海浮現出的答案都是同一個:性暴力。

 

凱薩琳‧柯岱兒在醫學中心擔任一般外科與血管外科醫生,她有個無法啟齒的秘密,兩年前她曾是一起性侵害的受害者,只是她當場擊斃了兇手。理論上兇手死了,她應該要了無恐懼了,只是事與願違,她被活生生的困在夢魘裡。這兩年,她換了居住地、換了工作、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築起一道道防禦的高牆,只為了讓時間帶走一切。可是,開腸剖肚的拿出女人的子宮,再用精準的刀法切開女人的頸項,那個明明死透了的兇手,卻捲土重來了……

 

被警方與媒體封為「外科醫生」的兇手專挑尤其脆弱的女性:「性暴力的受害者」作為下手目標。不公開的犯罪手法被複製了,而且還寄出充滿挑釁的信件給凱薩琳,讓眾人了解她就是下一個受害者。

 

除了一根斷髮,和鞋子尺寸外,沒有指紋、唾液、DNA,高智慧又冷靜的兇手沒留下任何證據。然而行兇動機、挑選受害者的方式、對凱薩琳執著的原因,警方除了焦急,毫無頭緒。

 

而想要在職場施展抱負的女警瑞卓利在充滿歧視的警局裡,憑著細膩的觀察、十足的幹勁、想要有所作為的野心,一次次提出獨特的見解,只是在刻板的性別認知下,卻難以有所表現。我們只能隨著劇情的進展,看著瑞卓利和摩爾探員兩人在日以繼夜的抽絲剝繭下,漸漸看清事件的真相。

 

大概是同一系列的《漂離的伊甸》給我的衝擊感太大,覺得《外科醫生》一直讓我無法陷入故事裏頭,除了瑞卓利的強勢與彆扭、始終在迷霧裡的真相、過多的醫學專業橋段、摩爾和凱薩琳間微妙的互動、甚至是結局的安排等,都讓我覺得少了當初看《漂離的伊甸》的驚心動魄的感覺,雖然節奏緊湊、懸疑性十足的部分是不會遜色太多,但覺得這故事似乎太好萊塢了點,精彩是精彩,但不是會讓人留下強烈印象的作品。在動筆寫感想的時候,我才在網路上確定原來這是瑞卓利系列的第一本作品(美國2001出版,台灣2017出版),出版年代早了《漂離的伊甸》四年的時間,難怪沒有像那本讀著讓人有窒息卻不肯放手的感覺。

 

至於,在書中我很喜歡作者的一個設定:「兇手是一個安靜、溫和的好人,看起來就是平凡到你不會察覺到任何異樣。」雖然這樣加倍了毛骨悚然的感覺,但人往往過於相信自己所見的,依賴自己所感覺的,而對不尋常和危機沒有警覺,這樣實在太暴露在這個充滿惡意的世界了啊。

 

另外就是兇手的身分,還蠻徹底的讓人從頭猜到尾,幾乎所有人都可能有嫌疑,在這點上不得不說作者處理得很好,雖然真兇的身分根本不可能在故事的前2/3猜到就是了。看完這本書,我想下次在挑她的作品時再多注意一下美國出版的年份,應該會更值得期待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