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60295314b.jpg

因為植劇場,所以接觸了《花甲男孩轉大人》;因為戲劇的取材特別、細膩卻荒謬的劇本、不論資深或新演員互相飆演技、傳達了對家人、對土地的豐沛情感等等,所以滿心期待原著的再版。然而,原著卻不似戲劇講一個大家族的故事,而是分成九個短篇,寫的是土地與人情。戲劇從中抽取的片段可能是某個角色的背景、某個故事橋段,然後再加以重新編整、梳理脈絡,編織成新的一部作品。

 

作者楊富閔,七年級生,筆下的世界不是網路輕小說,而是用台灣文學的方式寫下這片土地,寫下屬於阿公阿嬤的故事。雖然寫的是老的世代,用的卻是年輕語言,文中的3C產品,恰恰形成了古今對比的詼諧反諷。而故事中的人物老雖老,卻有會騎野狼125、會開發財車的現代阿嬤;也有熱衷地下電台的阿公,因寂寞而常call in現場點歌節目。每篇故事裡的人物鮮活,不矯情、不刻意,好像他們就住在隔壁街角,會用一口流利的台語,並夾雜了些許台灣國語、甚至英語笑笑地和你打招呼似的。

 

在楊富閔的筆下,祖孫之情濃的無法化開,對孫子輩的而言,阿嬤是「大內無高手,惟一姊,惟阿嬤。」,是「可以永遠在身後被保護的」,而阿公是「可以當爸爸跟媽媽用,有時還可以當作媽祖婆。多功能。」

 

除了祖孫情,作者也深刻的描寫了各種愛:

 

像是愛情,在「逼逼」篇中為了報喪而騎著粉紅色腳踏車數十公里的水涼阿嬤,在聽到一輩子在花叢中度過的讀冊阿公的一句『多謝五十年的妳』,終於和解。

 

像是親情,在「有鬼」篇章裡談到無根和失落的蘇惟絃,如何和活在回憶裡的母親相依為命;在「繁星五號」裡失業失婚又喪子的蘇典勝,即便想贖罪卻仍然不知該何去何從。

 

像是對家鄉的情感,在「花甲」的篇章裡的花甲,即使身在台北卻在想像台南,心裡永遠想著要蓋一間給爸爸嬸婆住的家。

 

一篇篇的故事動人心弦,看到感傷之處,甚至像是有股力道在壓迫心肺,只能在故事尾聲放下書,好好喘口氣整理情緒。

 

整本小說除了「家鄉」、「情感」之外,作者對於「文化習俗」、「鬼神」,甚至「死亡」,也都有不同角度的思維。作者藉由一個個接續的告別式,來敘寫鄉村的變遷與凋零,世代間的交替與融合,而在他款款深情的文字裡,這些生命的衰頹被好好的雕刻與珍藏。

 

楊富閔,在年輕軀殼裡住了個老靈魂。在他洗鍊優美的文字中,摻雜台語白話的用字讓人彷彿在讀半個世紀前的作品,但其中卻也蘊含新世代特有的幽默風趣。在他文字裡的那些鄉間、田野、水稻、三合院,顯得格外的迷人。

 

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作家。

 

不論是否看過戲劇《花甲男孩轉大人》,都應該找機會好好品嘗這本富有感染力的《花甲男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verland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